女權文選
張李德和與陳澄波曾為師生關係,可能是在嘉義公學校結下的緣分。之後,在畫壇屢創佳績的陳澄波亦為琳瑯山閣的常客,從現存的數張照片中皆能看到他在逸園的身影。 愛才惜才的張李德和更於1934年典當金飾,資助陳澄波前往東京參加帝展;陳澄波也不負眾望,在當年的帝展與臺展中脫穎而出。二人亦師亦友的深刻情誼體現在影像、畫作、詩詞與史料上,讓我們看見昔日嘉義藝壇輝煌且暖心的一頁。 只可惜,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中喪失了 性命 。 琳瑯女子張李德和 雲嘉平原奇女子(台語 版) 【課本沒教的:】新課綱的張李德和到底要怎麼教?讓你看看文化資本的厲害! 〈畫菊自序〉民國時期就有張李德和,這種才女名媛 ? 〈畫菊自序〉原文 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長,是故咳唾珠玉,謫仙闢詩學之源;節奏鏗鏘,蔡女撰胡笳之拍,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 若夫銀鈎鐵畫,固屬難窺。儷白妃青,亦非易事。余因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竊慕管夫人之墨竹,紙上生風;敢藉陶彭澤之黃花,圖中寫影。庶幾秋姿不老,四座流芬,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竟率意而鴉塗,莫自知其鳩拙云爾。 〈畫菊自序〉翻譯 人是萬物裡頭最有靈性智慧的,而人的志向也有萬種差異。要學琴或學詩,都是看他個人的喜好,擅長書法或繪畫,也是各有自己的專長,因此詩仙李白出口即是美如珠玉的文詞,更成為詩學的源頭,而蔡文姬也寫下節奏分明的《胡茄十八拍》,這些都是沒有浪費自己的才能,有志向於此,而終能有所成就。 書法的柔美或剛健是無法輕易掌握的,而詩詞的對仗也不是簡單的工夫。我在家務與帶小孩的空閒,還有協助丈夫事業的空檔,因為私下羨慕管道昇的繪畫技術能讓紙上花木栩栩如生,因此試著就陶淵明的菊花這主題,來創作一些圖畫。想追求菊花不易凋萎且能散播芬芳的特質,又愛其柔中帶剛,眾人仰慕的氣節,居然就這樣任意塗鴉作畫,真是搞不清楚自己有多笨拙啊! 蔡旨禪( 1900—1958 ),名罔甘,字旨禪,道號明慧。澎湖馬公長安里人,其父本是湖西鼎灣村人,從事製作、販售醬菜工作。 澎湖第一位女塾師,曾先後於澎湖、彰化、臺中 霧峰及新竹等地任教,並赴廈門美術專科學校精進畫藝。終生未嫁,致力於教育並潛心修行。 蔡旨禪擅長詩文、書法、繪畫,成立閨秀詩社,積極參與詩社徵詩比賽及美術展覽會,常於創作中展現自我期許與性別意識,才華洋溢,被譽為「澎湖第一才女」...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