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文 kahoot
老殘告辭動身上車去了。一路秋山紅葉,老圃黃花,頗不寂寞。到了濟南府,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
沿途景色秋山紅葉,老圃黃花,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
到了小布政司街,覓了一家客店,名叫高陞店,將行李卸下,開發了車價酒錢,胡亂吃點晚飯,也就睡了。
次日清晨起來,吃點兒點心,便搖著串鈴滿街踅了一趟,虛應一應故事。午後便步行至鵲華橋邊,雇了一隻小船,盪起雙槳,朝北不遠,便到歷下亭前,止船進去。入了大門,便是一個亭子,油漆已大半剝蝕亭子上懸了一副對聯,寫的是「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上寫著「杜工部句」,下寫著「道州 何紹基書」。亭子旁邊雖有幾間房屋,也沒有甚麼意思。
復行下船,向西盪去,不甚遠,又到了鐵公祠畔。你道鐵公是誰?就是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位鐵鉉。後人敬他的忠義,所以至今,春秋時節,土人尚不斷地來此進香。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
用以形容千佛山的雄偉壯麗,此美景像是專門設計給鐵公獨享的景致,如今作者也正在觀賞著。
正在嘆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淨得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裡,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
因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裡,非常清楚,顯得樓臺樹木格外光彩。
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斜陽的光線是紅色的,照在白色的蘆葦花上,讓蘆葦花看起來像粉紅色。
老殘心裡想道:「如此佳景,為何沒有甚麼遊人?」看了一會兒,回轉身來,看那大門裡面楹柱上有副對聯,寫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點頭道:「真正不錯!」進了大門,正面便是鐵公享堂,朝東便是一個荷池。繞著曲折的迴廊,到了荷池東面,就是個圓門。圓門東邊有三間舊房,有個破匾,上題「古水仙祠」四個字。祠前一副破舊對聯,寫的是「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舫穿藕花」。
過了水仙祠,仍舊下了船,盪到歷下亭的後面。兩邊荷葉荷花將船夾住。那荷葉初枯,擦得船嗤嗤價響。那水鳥被人驚起,格格價飛。那已老的蓮蓬不斷地蹦到船窗裡面來。
注 釋
圃 種植蔬菜、瓜果、花卉的園子。
黃花 這裡指菊花。
小布政司街 舊濟南城內的街道名。
覓 音ㄇㄧˋ,尋求、尋找。
開發 給付、支付。
酒錢 舊時工資外的報酬,即小費。
胡亂 草率、隨便。
踅 音ㄒㄩㄝˊ,來回走動。
虛應一應故事 隨便應付一下例行的工作。
剝蝕 脫落損壞。
復行 再、又。(同義複詞)
下船 這裡指離岸登船,下文「下了船」亦同。
燕王 明太祖第四子,名棣,封燕王。起兵趕走惠帝(太祖長孫),即皇帝位,年號永樂,史稱成祖。燕,音ㄧㄢ。
鐵鉉 明河 南鄧 州(今鄧州)人。守濟南時,屢挫燕王軍。後燕王入南京,被擒,不屈而死。鉉,音ㄒㄩㄢˋ。
土人 當地人。
梵宇僧樓 佛寺與和尚的住所。梵,音ㄈㄢˋ,有關佛教的事物。(宇,房屋)
高下相間 高低不齊,互相間雜。間,音ㄐㄧㄢˋ,夾雜。
丹楓 楓葉到秋天因冷變紅,故稱為「丹楓」。
(丹,紅色的,形容詞)
漁唱 捕魚人的歌聲。唱,這裡作名詞用。
業已 既已、已經。
享堂 供奉祖宗、神佛的地方。
一盞寒泉薦秋菊 用一杯泉水和菊花來奉祀水神。盞,音ㄓㄢˇ,計算酒、茶等飲料的單位。薦,呈獻、進獻,這裡指供奉祭祀。
三更畫舫穿藕花 深夜仍有裝飾華麗的遊船穿梭在荷花叢裡。三更,即為子時,夜間十一時至隔日凌晨一時。畫舫,裝飾華麗的遊船。舫,音ㄈㄤˇ,船的通稱。藕花,指荷花。
嗤嗤價響 嗤嗤地響。嗤嗤,狀聲詞,這裡是模擬船行摩擦荷葉的聲音。價,江 浙方言中的語尾助詞,用法跟「的」、「地」相當。
格格 狀聲詞,模擬鳥飛起拍擊翅膀的聲音。
蹦 音ㄅㄥˋ,跳躍。
一、生平簡歷
劉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鍊生(洪,一作「鴻」),清江 蘇省丹 徒縣(今鎮江市)人。生於文宗咸 豐七年(西元一八五七),卒於宣統元年(西元一九○九年),年五十三。
劉鶚幼年隨父親移居淮安(今江蘇)。青年時不願選擇科舉入仕一途,而是廣泛研習水利、金石、訓詁、醫藥等各種學問;他對西方的學問也不抗拒,並鼓勵「洋為中用」。他亦曾興辦實業,但對外商多所遷就,因此被保守人士指為漢奸。光緒二十六年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劉鶚從俄軍處賤價購買米糧轉賣給居民,賑北京饑困,卻遭人詆毀彈劾,以私購太倉粟和在浦口為外國人買地的罪名,遭流放新疆,次年因腦溢血病死,死後歸葬於江蘇淮 安。著有老殘遊記、鐵雲藏龜(第一部甲骨文專書)等。
二、甲骨專書——「鐵雲藏龜」
(一)蒐集緣由:
劉鶚因參與整治黃河在河南結識金石學家吳大澂,而開始涉獵金石學。到北京作候補知府後,劉鶚結交當時頗負盛名的金石學者王懿榮,兩人交往頗深,並於王懿榮住處親眼看到甲骨,大感驚奇,且興趣濃厚,於是開始蒐集甲骨。
(二)內容價值:
光緒二十九年,劉鶚從他蒐集到的甲骨中,精選一千零五十八片拓印傳世,即中國第一部甲骨文專書鐵雲藏龜,讓世人大開眼界,認識商代古文字的存在。這是公開印行的第一部甲骨文書籍,為當時和以後的學者從事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甲骨文由古董收藏轉為研究的對象,可以說正是由這部書開始的。
課文提要
一、體裁:章回白話小說。
二、文體:記敘文。(記遊)
三、主旨:老殘遊大明湖的經過,以及湖邊山光水色之美。
四、寫作立場:第三人稱(老殘即作者的化身)。
五、季節:秋季。
(一)「一路秋山紅葉,老圃黃花。」(第一段)
(二)「更有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第四段)
(三)「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第六段)
(四)「那荷葉初枯……那已老的蓮蓬……。」(第八段)
六、作法:
(一)採順敘法寫作:先敘述老殘到達濟南前後所見的景色及投宿情形。再由鵲華橋啟程,途經歷下亭、鐵公祠、水仙祠等名勝,並載錄三副對聯,遠眺千佛山。最後又回到鵲華橋。前後呼應,起程、經過、終點,結構完整。
(二)以「白描」為主,千佛山為描寫重點,並對特殊景觀作細膩的描繪。
功課:一場難忘的戶外教學
內容一:景色描寫
內容二:人物故事
內容三:領略與省思(做人處事或是大自然給予的哲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