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談談「終身」VS「終生」


首先談「終身」:
「終身」的「身」似可理解為某種身份。是人生到達某個階段具有某種身份後才開始的,直至去世的一生,所以用「終身」。側重於切身的事情,常用於生活、婚姻、利益、職業、職務、權利等方面。

例如:
1.「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從以某人「為師」那天起,不是從出生之日說起的。
2.「終身大事」通常指男女婚姻,得從達到婚齡算起。
「終身不娶」或「終身不嫁」是爲某種信念堅貞終身,從確立這一信念之日算起,不是從出生之日說起的。
3.教育部制定鼓勵「終身」學習、推動「終身」教育、增進學習機會,及提升國民素質的「終身學習法」。是指從事的各類教育學習達某個階段之後開始。



至於「終生」:
是指自然生命的一輩子,強調時間,表達一個人用盡一生的時間去追求或探求某樣事情,也表達人的執著和堅定的意念。側重於思想、使命、抱負、成就等方面。
例如:
1.「終生」吃素。〈從小就不愛吃肉,甚至根本不吃肉,一直到老死〉
2.他在物理學研究中發現這一定律,是他「終生」最突出的成就,也是這位物理學家「終生」的抱負。為此,他刻苦鑽研,「終生」不渝。
3.幫助病人擺脫疾病的折磨,是醫生「終生」的神聖使命。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水滸傳與歷屆大考考題~~

故事大綱:
故事描寫了一百零八將各自不同的故事,從他們一個個被逼上梁山、逐漸壯大、起義造反到最後接受招安的全過程。

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是張天師禁錮的三十六個天罡星和七十二個地煞星,因為太尉洪信的無心之過而轉世,他們講究義氣,愛打抱不平、劫富濟貧,不滿貪官污吏,最後集結梁山,與腐化的朝廷抗爭。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史進、李逵、魯智深、武松等人物的鮮明形象,也向讀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與社會狀況。


全書可分為三段:第一至第四十回講述的是各個好漢的故事,它們既有獨立性又有關聯性;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講述的是好漢們在梁山集合,形成了以宋江為寨主的梁山水寨,並發動一系列對官僚惡霸及附近城池的戰爭,直到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講述的是梁山好漢歸順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的戰爭,到最後鳥盡弓藏,悲壯死亡的故事。
----------------------------------------------------------------------------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水滸傳繁中版01


------------------------------------------------------------------------------------------------------------------
閱讀下文,回答20-22題。(108指考)
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誇道:「這般整齊肴饌,濟楚器皿,端的是好個江州。我雖是犯罪遠流到此,卻也看了些真山真水。我那裡雖有幾座名山古跡,卻無此等景致。」獨自一個,一盃兩盞,倚闌暢飲,不覺沉醉。猛然驀上心來,思想道:「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上人,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裡。我家鄉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詞調,便喚酒保,索借筆硯。起身觀翫,見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題詠。宋江尋思道:「何不就書於此?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過,重覩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揮毫便寫道: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宋江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盃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道是: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寫罷詩,又去後面大書五字道:「鄆城宋江作」。寫罷,擲筆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飲過數盃酒,不覺沉醉,力不勝酒。便喚酒保計算了,取些銀子算還,多的都賞了酒保。(《水滸傳》第39回)

20. 上文藉描寫「宋江飲酒賦詩」,凸顯宋江的性格是:
(A)風雅而富詩興 (B)落拓而有豪情(C)慷慨而交遊廣 (D)權謀而城府深

21. 關於宋江題於壁上的詩詞,解釋最適當的是:
(A)「恰如猛虎臥荒丘」意謂才高卻無處施展抱負
(B)「敢笑黃巢不丈夫」意謂不齒黃巢舉兵動搖朝廷
(C)「報冤讎」、「遂凌雲志」指掃除匪寇以安定江州
(D)「潛伏爪牙」、「飄蓬江海」指暗中在四處招兵買馬

22. 下列六句是今日九江潯陽樓上的一副對聯,請依文意與對聯格式,選出排列順序正確的選項:
甲、如無水滸傳者 乙、果有潯陽樓乎 丙、就會無影無蹤 丁、寫得有聲有色

戊、則梁山聚義替天行道 己、將宋江醉酒壁上題詩




















20.上文藉描寫「宋江飲酒賦詩」,凸顯宋江的性格是:
  (A)風雅而富詩興       (B)落拓而有豪情
  (C)慷慨而交遊廣       (D)權謀而城府深
【答  案】B
【測驗目標】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試題解析】(B)宋江雖然因罪流落江州,但就其「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過,重覩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之語及詩作中,皆可見其壯志豪情。

21.關於宋江題於壁上的詩詞,解釋最適當的是:
  (A)「恰如猛虎臥荒丘」意謂才高卻無處施展抱負
(B)「敢笑黃巢不丈夫」意謂不齒黃巢舉兵動搖朝廷
(C)「報冤讎」、「遂凌雲志」指掃除匪寇以安定江州
(D)「潛伏爪牙」、「飄蓬江海」指暗中在四處招兵買馬
【答  案】A
【測驗目標】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試題解析】(B)指若是當初黃巢民變成功,眾人就會覺得黃巢是個大丈夫了,藉此鼓勵自己帶領起義之事。(C)指宋江欲起義之事。(D)指不得志時潛伏等待時機。
22.

【答  案】(D)
【測驗目標】掌握重要國學及文化知識
【試題解析】對聯首先為上下聯對偶,故甲乙、丙丁、戊己各為一組。對聯上聯最後一個字必為仄聲,故剩(B)(D)可選。以文意來看,(戊)則梁山聚義替天行道前面應該接()如無水滸傳者,說明如果沒有《水滸傳》將梁山好漢的是記錄下來,那麼他們替天行道的事蹟就會消失,故(戊)後接(丙),答案選(D)

陶瓷歷史與飲茶文化(附上大考考題)


關於陶瓷歷史背景:
關於青花瓷的景德鎮:
茶杯X喝茶文化
《經典》一杯茶的代價 茶壺背後的世界
---------------------------------------------------------------------------------
閱讀下文,回答17-19題。(108年大學指考)
漢代出現的原始瓷,以草木灰為釉水,燒出來灰灰綠綠,並不好看。彼時銅器昂貴,因此燒出類似銅器的東西作為陪葬的明器。魏晉茶道興起,杯盞以越窯為上,越窯是翠綠色,還帶點灰色調,要到南宋龍泉才燒出漂亮的綠色。追求瓷器色澤之美的過程,艱困而漫長,至少花了五六百年。宋代以玄素為美,瓷器的靜定與素淨頗為相應。所謂道,就講「相應」,人與茶相應,可以行氣,以利打坐;道與器相應,可以參悟;人與茶碗相應,可以引發美感。文人喝茶成為風氣,但有一只素玄之名物,便可在茶會中領得風騷。那是文人茶的時代,也是瓷的第一高峰。
明代以前,點茶是用茶碗將茶末泡為茶湯打出泡泡,過程繁瑣,加以團茶昂貴,非一般人喝得起。朱元璋改團茶、點茶為茶湯,改茶湯後,小壺小杯喝茶,這是功夫茶的起始,所以瓷器小杯變多了。明初宮中還是以素白為美,甜白瓷是此時的代表,如糖霜的白,不像定瓷白中帶黃,影青瓷白中泛藍,這時真正的白瓷才產生。它並不單調,通常刻有暗花為飾,其他素色瓷如祭紅、霽藍、豆青都燒得很好。至於明青花大器為多,受中東影響,貿易瓷愈花愈好,也有可能元蒙古人愛大器,明代猶有前朝風,這是瓷的第二高峰。(改寫自周芬伶〈說瓷〉)
17. 依據上文,下列關於瓷器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瓷器輕巧,故取代銅器成為日常用品
(B)漢代因釉水不佳,瓷器無法製成茶具
(C)宋代瓷茶具崇尚質樸淡雅,道器合一
(D)明代流行青花瓷,素色瓷質精而稀有
18. 依據上文,下列文字的鑑賞觀點,最可能屬於:
茶盞惟宣窯壇盞為最,質厚白瑩,樣式古雅,有等宣窯印花白甌,式樣得中,而瑩然如玉。次則嘉窯心內茶字小盞為美,欲試茶色貴白,豈容青花亂之?
(A)漢代               (B)魏晉              (C)宋代              (D)明代
19. 依據上文,對於下列甲、乙兩項推論,最適當的判斷是:
甲、茶葉沖泡方式影響杯盞瓷器的形製。
乙、宋代人常依茶湯顏色選用合適茶碗。
(A)甲、乙皆正確                           (B)甲錯誤,乙正確
(C)甲、乙皆無法判斷                     (D)甲正確,乙無法判斷


























17.依據上文,下列關於瓷器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瓷器輕巧,故取代銅器成為日常用品
(B)漢代因釉水不佳,瓷器無法製成茶具
(C)宋代瓷茶具崇尚質樸淡雅,道器合一
(D)明代流行青花瓷,素色瓷質精而稀有
 【答  案】C
 【測驗目標】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試題解析】(A)由於漢代銅器較為昂貴,故以瓷燒出類銅器的陪葬品。(B)漢代以草木釉為釉水,已可燒製只是顏色不佳。(D)明代素色瓷已燒製的很好。



18.依據上文,下列文字的鑑賞觀點,最可能屬於:

  茶盞惟宣窯壇盞為最,質厚白瑩,樣式古雅,有等宣窯印花白甌,式樣得中,而瑩然如玉。次則嘉窯心內茶字小盞為美,欲試茶色貴白,豈容青花亂之?

  (A)漢代     (B)魏晉     (C)宋代     (D)明代
  【答  案】(D)
  【測驗目標】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試題解析】由「改茶湯後,小壺小杯喝茶,這是功夫茶的起始,所以瓷器小杯變多了。明初宮中還是以素白為美」可知,明初時流行素白的茶瓷,且由「豈容青花亂之」可再確定應為青花瓷為多的明代,故答案為(D)

19.依據上文,對於下列甲、乙兩項推論,最適當的判斷是:

  甲、茶葉沖泡方式影響杯盞瓷器的形製。
乙、宋代人常依茶湯顏色選用合適茶碗。

(A)甲、乙皆正確      (B)甲錯誤,乙正確
(C)甲、乙皆無法判斷     (D)甲正確,乙無法判斷
【答  案】D
【測驗目標】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試題解析】由「改茶湯後,小壺小杯喝茶,這是功夫茶的起始,所以瓷器小杯變多了。明初宮中還是以素白為美」可知茶葉的沖泡方式會影響瓷器的形狀,故甲選項為正確;乙選項文中並未提及,故無法判斷,答案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