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關於海洋的閱讀測驗

 請閱讀甲、乙兩文,回答下列問題。

甲、

捕魩仔魚的魩鱙(注音:ㄇㄛˋ ㄇ一ㄠˊ)漁業,主要是想抓鯡魚科和鯷(ㄊㄧˊ)魚科的仔稚魚,這些魚種本身就很小,生命週期也只有一~二年,根據研究得出最常出現及捕撈的有刺公鯷、異葉公鯷及日本鯷三種,如果漁民真的只捕捉並提供這些小魚,似乎滿符合永續海鮮裡選擇「底層成魚」原則,但實際上是「有困難」。

仔細研讀漁業署委託學者進行的研究報告後,我們知道魩仔魚主要漁場在淡水(西北海域)、頭城(東北海域)、枋寮(西南海域),每年魚群出現時間和組成種類會因為海水溫度、河川流量、海洋擾動等許多複雜的因素而有所不同,大目袖網、流袋網、焚寄網、棒受網或叉手網等是目前主要的捕捉方法。

雖然漁民只想抓鯡魚和鯷魚,而非鯷及非鯡科之仔稚魚則都是混獲魚種,而混獲幾乎是捕撈魩仔魚必然的結果,相關研究皆證實曾經出現的漁種種類至少都高達一百多種,記錄上最高的混獲比例是七十六%,意思是說其他種類的小魚都有可能被當作魩仔魚捕抓而沒有長大、傳宗接代的機會。

乙、

民國九十八年起漁業署「有效管理」的這幾年,實際捕獲量最高是民國○二年的二九七‧四公噸,最少的是一○○年的六九八‧四公噸,在容許捕獲量及實際捕獲量的百分比,約略在二五‧三一%~四九‧一五%之間。

從以上的數據來看,倘若漁業署和漁民認真執行記錄、申報等管理工作後,實際捕獲量遠低於容許捕獲量時,所謂「有效管理」最高也不過達到四九‧一五%,這樣的管理怎麼讓人信服?高達兩三千噸的容許捕獲量到底是怎麼訂出來的?各縣市是如何評估?在「合法」的範圍內,若有魚可捕,為什麼沒有漁民要抓?合理的推論有兩種可能,若不是「非法」偷抓,就是海裡魩仔魚的數量也越來越少而捕撈不到,而這兩種都不是好的結果。

(節錄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魩仔魚御飯糰到底可不可以吃?

 

(   )1.依據甲、乙兩文的數據,選出正確的選項: (A)不論何種捕捉方法,混獲都必然會發生,但這跟非魩仔魚的其他魚苗驟減情況無關 (B)近年魩仔魚的實際捕獲量最高僅達容許捕獲量的一半 (C)由本文可知,漁業署的「有效管理」,對魩仔魚的復育有相當大的幫助 (D)魩仔魚的實際捕獲量遠低於容許捕獲量,可見有關單位的「有效管理」成效卓越。

(   )2.本文的論述和水證據一文有何相同之處? (A)都論及水資源的重要 (B)都呈現對臺灣本島的深切眷戀 (C)都論及環境永續經營的議題 (D)均展現大自然的蓬勃生機。

(   )3.為何文末對「魩仔魚捕撈」一事的推論,認為兩種都不是好的結果? (A)法規的制定讓漁民心生恐懼,因而不敢捕撈而難以維持生計 (B)制定容許捕獲量缺乏彈性,不利於保護海洋資源 (C)各縣市雖然明確訂定出容許捕獲量,但漁民濫捕依舊,無助於保護海洋資源 (D)就人性而言,追索最大利益是人之常情,非法偷抓對海洋生態的傷害將難以評估,無魚可抓更可見濫捕對海洋的傷害。











--------------------------------------------------------------

請閱讀甲、乙兩文,回答下列問題。

甲、

捕魩仔魚的魩鱙(注音:ㄇㄛˋ ㄇ一ㄠˊ)漁業,主要是想抓鯡魚科和鯷魚科的仔稚魚,這些魚種本身就很小,生命週期也只有一~二年,根據研究得出最常出現及捕撈的有刺公鯷、異葉公鯷及日本鯷三種,如果漁民真的只捕捉並提供這些小魚,似乎滿符合永續海鮮裡選擇「底層成魚」原則,但實際上是「有困難」

仔細研讀漁業署委託學者進行的研究報告後,我們知道魩仔魚主要漁場在淡水(西北海域)、頭城(東北海域)、枋寮(西南海域),每年魚群出現時間和組成種類會因為海水溫度、河川流量、海洋擾動等許多複雜的因素而有所不同大目袖網、流袋網、焚寄網、棒受網或叉手網等是目前主要的捕捉方法。

雖然漁民只想抓鯡魚和鯷魚,而非鯷及非鯡科之仔稚魚則都是混獲魚種,而混獲幾乎是捕撈魩仔魚必然的結果,相關研究皆證實曾經出現的漁種種類至少都高達一百多種,記錄上最高的混獲比例是七十六%,意思是說其他種類的小魚都有可能被當作魩仔魚捕抓而沒有長大、傳宗接代的機會。

乙、

民國九十八年起漁業署「有效管理」的這幾年,實際捕獲量最高是民國○二年的二九七‧四公噸,最少的是一○○年的六九八‧四公噸,在容許捕獲量及實際捕獲量的百分比,約略在二五‧三一%~四九‧一五%之間

從以上的數據來看,倘若漁業署和漁民認真執行記錄、申報等管理工作後,實際捕獲量遠低於容許捕獲量時,所謂「有效管理」最高也不過達到四九‧一五%,這樣的管理怎麼讓人信服?高達兩三千噸的容許捕獲量到底是怎麼訂出來的?各縣市是如何評估?在「合法」的範圍內,若有魚可捕,為什麼沒有漁民要抓?合理的推論有兩種可能,若不是「非法」偷抓,就是海裡魩仔魚的數量也越來越少而捕撈不到,而這兩種都不是好的結果。

(節錄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魩仔魚御飯糰到底可不可以吃?

 

 (B)1.依據甲、乙兩文的數據,選出正確的選項: (A)不論何種捕捉方法,混獲都必然會發生,但這跟非魩仔魚的其他魚苗驟減情況無關 (B)近年魩仔魚的實際捕獲量最高僅達容許捕獲量的一半 (C)由本文可知,漁業署的「有效管理」,對魩仔魚的復育有相當大的幫助 (D)魩仔魚的實際捕獲量遠低於容許捕獲量,可見有關單位的「有效管理」成效卓越。

參考解答:

(A)但這跟非魩仔魚的其他魚苗驟減情況無關-->記錄上最高的混獲比例是七十六%-->也就是非魩仔魚的其他魚苗驟減情況有關

 

( C )2.本文的論述和水證據一文有何相同之處?

(A) 都論及水資源的重要

(B) 都呈現對臺灣本島的深切眷戀

(C) 都論及環境永續經營的議題--->河川的永續經營VS漁獲量的永續經營

(D)均展現大自然的蓬勃生機。

 

 

 

( D )3.為何文末對「魩仔魚捕撈」一事的推論,認為兩種都不是好的結果?  (A)法規的制定讓漁民心生恐懼,因而不敢捕撈而難以維持生計

(B)制定容許捕獲量缺乏彈性,不利於保護海洋資源

(C)各縣市雖然明確訂定出容許捕獲量,但漁民濫捕依舊,無助於保護海洋資源

(D)就人性而言,追索最大利益是人之常情非法偷抓對海洋生態的傷害將難以評估,無魚可抓更可見濫捕對海洋的傷害。

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高二上學期-國文課

 三民版:
第一課水證據  
王溢嘉<音樂家與職籃巨星>參考他的開頭和結尾

冬山河親水公園
冬山河與陳定南(12分鐘開始)

陳定南大戰王永慶(11分鐘)

榔頭縣長"鐵面無私!陳定南與經營之神王永慶進行電視辯論成經典

宜蘭做大水(尚未截彎取直的宜蘭)

細說冬山河親水公園的生成

簡媜:不要在土地上活得像異鄉人

認識台灣的河川:

臺灣的河川

飛閱大甲溪-探訪台中的母親之河

母親之河濁水溪 滄桑三百年

荒漠 濁水溪

台版清溪川 臭水溝變身打卡景點

台中綠川之美

延伸課文:裨海紀遊  裨海紀遊中卷
裨海紀遊路線
課本沒講的郁永河,根本清代版《秘境探險》
-------------------------------------------------------------------

國文科學習歷程檔案PDF:12/12!

1.兩篇文章的異與同
2.
出三題選擇題(題組) ( 河川證據, 阿摩,出得好當作段考考題)

3.傾聽自己家鄉的水證據?  

介紹離自己最近的一條河:包含:地理/周邊環境/生物特色/人文活動/與我的關係河川的優勢/劣勢/挑戰/解決方案
例子:人文活動類-大甲溪10大景點:

②遇到問題:問題一:大甲溪沖刷問題/問題二/問題三

③解決方案:解決1/解決2/解決3

參考資源1

第二課:勞山道

《勞山道士》超瞎劇情,卻被收錄在高中核心古文

漫畫版  電影倩女幽魂(原版:聶小倩)     









延伸文章:虯髯客傳  (課文解說影片)
(作者是真正的道士)

問題一:道教與道士家的同與不同之處?
參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WS7vuRsuFE

https://kknews.cc/culture/x5mq99o.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1%93%E6%95%99 

問題二:勞山道士(蒲松齡著)與虯髯客傳(杜光庭著)相同與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