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7日 星期六

認識戰國策

 

《戰國策》簡介
呂世浩說史記

考試名篇:
秦一·蘇秦始將連橫
《戰國策·蘇秦以連橫說秦》選讀(影片解說)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選讀(影片解說)
馮諼客孟嘗君教師用手冊

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
33 荊軻刺秦王(影片解說)

趙且伐燕
鄒忌修八尺有餘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讀(影片解說)

高畫質七國爭霸故事集:

風雲戰國之列國 1 燕國篇:燕過無痕

第二集 趙國篇:烈亂之國
(補充:趙氏孤兒)

風雲戰國之列國 3 楚國篇:貴族之殤

風雲戰國之列國 - 4 - 韓國篇

風雲戰國之列國第5:魏國篇-士人的魔咒

風雲戰國之列國第6:齊國篇-綏靖之謎

風雲戰國之列國第七集:秦國篇--為什麼是秦?

***馮諼客孟嘗君KAHOOT

鷸蚌相爭(趙且伐燕)KAHOOT

歷屆學測考題:

閱讀下文,回答33-34題。(110學測)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戰國策》)

 

33.上文特意描繪季梁往見魏王時「衣焦不申,頭塵不去」的形象,主要在凸顯:

(A)個性率真,不重外貌衣著
(B)君臣親密,不拘繁文縟節
(C)事態緊急,不暇梳洗更衣
(D)旅途艱辛,不辭跋山涉水

.

.

.

.

.

.

.

.

【答  案】C

【測驗目標】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試題解析】(C)由「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可知,季梁聽聞魏王準備攻打趙國首都邯鄲,由於事態緊急,他來不及整理衣服上的皺摺,清洗頭上的塵土,就急忙從半路折返回來拜見魏王。語譯:魏王想進攻邯鄲,季梁聽說這件事,半路折返回來,來不及整理衣服的皺摺,頭上的塵土也沒有洗去,就前去拜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看見一個人,正向北方扶握著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你到楚國去,為什麼要往北方走?』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好,這不是往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資財多』我說:『資財雖然多,這不是往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車伕駕車的技術好。』這幾項條件越好,反而離楚國就越遠。現在大王動輒想建立霸業,取信於天下;倚仗著魏國的強大、部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擴展領地、提高聲望。大王的行動越多,離建立霸業的目標就越遠,就像要到楚國卻往北方走一樣。」

 

34.下列敘述,最符合上文所欲表達觀點的是:

(A)前車之鑑,可以為師

(B)欲速不達,弄巧成拙

(C)緣木求魚,徒勞無功 

(D)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

.

.

.

.

.

.

.


【答  案】C

【測驗目標】詞語、成語意義的辨識與應用、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試題解析】季梁用自己的經歷,帶出南轅北轍的故事,向魏王說明攻打邯鄲的行動是白白浪費精力,且沒有任何效益,只會離他建立霸業的目標越來越遠,故選(C)

(A)指從前人的失敗經驗中學習,避免犯相同的錯。

(B)指操之過急,反而無法達到目的,甚至更糟。

(D)意指即使天資不佳,但持之以恆,必有所成。

35.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詞義,前後相同的是:(109學測)

(A)「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又「陟」一小巔,覺履底漸熱
(B)
呼曰:入之!王「面」牆,不敢入/呈卷,即「面」署第一
(C)
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D)
男有「分」,女有歸/明乎為君之職「分」,則唐、虞之世,人人能讓
(E)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

.

.

.

.

.

.

.

 【答  案】DE

 【測驗目標】字義的辨識與應用

 【試題解析】

(A)升遷、獎賞。出自諸葛亮〈出師表〉/登高、爬上。出自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B)向著、對著。出自蒲松齡〈勞山道士〉/當面。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C)放逐。出自〈馮諼客孟嘗君〉/放蕩、不拘束。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

(D)本分。前者出自〈大同與小康〉,後者出自黃宗羲〈原君〉。(E)詳盡、全部。前者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後者出自司馬遷〈鴻門宴〉。

37.〈馮諼客孟嘗君〉:「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前、後句有「縱使……卻依然……」的語意邏輯關係,意指「孟嘗君固辭不往」這件事,縱使「梁使三反」也不會改變。下列文句畫    

    處,具有相同語意邏輯關係的是:(108學測)

(A)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心無不轉之時

(B)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

(C)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D)(連)橫不敏昭告神明,發誓述作,兢兢業業,莫敢自遑

(E)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

.

.

.

.

.

.

.

.


【答  案】BDE

【測驗目標】語法的辨識與應用、認識重要作品的內涵與價值

【試題解析】

(A)兩句是平行關係,表示天地有愛惜生靈的美德,人心沒有不轉變的時候。出自鄭用錫〈勸和論〉。

(B)此句意思為「這五個人,縱然不是秦國人,而穆公卻依然任用他們。」和題幹的語意邏輯相同。出自李斯〈諫逐客書〉。

(C)兩句是平行關係,意為「松柏在歲末嚴寒時,依然蒼翠不凋;報曉的雞在風雨之中,仍不會停止啼叫」。出自顧炎武〈廉恥〉。

(D)此句意為「我連橫縱使不聰敏,卻依然明告神靈,立誓撰寫《臺灣通史》。」和題幹的語意邏輯相同。出自連橫〈臺灣通史序〉。

(E)此句意為「從前朱鮪曾殺了漢武帝的兄長,漢光武帝並不因此而疑忌,仍然真心招納他投降。張繡曾殺了曹操的兒子,而曹操並不記恨,對待再次投降的張繡,仍一如往日。」和題幹的語意邏輯相同。出自丘遲〈與陳伯之書〉。

15-16為題組(107學測)

閱讀下文,回答15-16題。

在發現澳洲之前,舊世界的人相信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個想法其實沒有錯,因為它和實證現象完全吻合。但只要一隻黑天鵝,便足以讓一個基於白天鵝被看到千萬次所形成的認知失效。

出乎意料的黑天鵝事件,說明了人們從觀察或經驗所學到的事物往往有其侷限。人們無力預測黑天鵝事件,也顯示了人們無從預測歷史發展。但黑天鵝事件發生後,人們又會設法賦予它合理的解釋,好讓它成為是可預測的。因此,許多學說總在黑天鵝事件後出現。

雖然令人難以置信的黑天鵝事件經常衝擊現有的局勢,但我們如果願意反知識操作,或許可以從中僥倖獲利。事實上,在某些領──例如科學發現和創業投資,來自未知事件的報酬非常大。發明家和企業家往往注意雞毛蒜皮的小事,並在機會出現時認出機會。(改寫自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鵝效應前言》)

16.下列作品中人物始料未及之事,最接近黑天鵝事件的是:

(A)《三國演義》:曹操沒料到,赤壁在冬天會吹東南風

(B)《儒林外史》:胡屠戶沒料到,女婿范進能鄉試中舉

(C)〈燭之武退秦師〉:鄭伯沒料到,鄭國能倖免於秦晉聯軍

(D)〈馮諼客孟嘗君〉:孟嘗君沒料到,薛地百姓會夾道相迎

.

.

.

.

.

.

.

.

.

【答  案】A

【測驗目標】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試題解析】「黑天鵝事件」指人們針對某既定客觀事物(天鵝)在觀察或經驗上有所侷限,而形成特定看法(天鵝都是白的),導致例外(存在黑色的天鵝)出現時無法以舊有的認知應對。

(A)冬天不會吹東南風,是對既定客觀事物,累積觀察或經驗後形成的特定看法;而發生冬天吹東南風的情形,則屬於例外的「黑天鵝事件」。

(B)(C)(D)范進不能中舉、鄭國不能倖免、薛地百姓不會夾道相迎,皆非對既定客觀事物,累積觀察或經驗後形成的看法,而是主觀或一次性事件;因此出乎意料之時,皆不能歸屬於「黑天鵝事件」。

戰國策文字檔案(全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