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7日 星期五

典論論文06-14

 魏晉南北朝--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雙城記>

KAHOOT線上測驗     KAHOOT2線上測驗

典論論文歷屆大考試題演練

背景知識:

1.東漢獻帝建安年間~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189年-587年約400年間)

、建安文學、建安風骨:

***指中國建安時代(196-220年)作品(即建安文學)中慷慨悲涼、剛健明朗的風格。

建安文學具現實性,反映漢末社會動亂的實況,作品內容充實,表現慷慨悲涼的特色;建安文學亦具抒情性,表達作者個人理想,及其拯物濟世的抱負,言辭懇切,有剛健明朗的特色,後人稱之「建安風骨」。

吸引眼球顛倒眾生的,不再是功業、節操、學問,而是氣質、才情、風神。或者說,正因為懷疑和否定了外在權威,才有了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

曹氏父子文學作品比較: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赤壁橫槊賦詩(09:36開始)

-------------------------------------------------------------------------------------

翻譯

飲酒作樂要盡情歡歌,人生能有多久?像晨露見陽光就乾沒,逝去的時日苦於太多。

心情振奮而激昂慷慨,憂思難忘啊久占心窩。煩悶的憂思怎樣解脫,唯有狂飲美酒強作樂。

「穿著青領服飾的賢才,長久地牽掛著我的心。」只是為思念你的緣故,我低聲吟詠此詩直到如今。

「鹿群於荒野呦呦共鳴,悠然而自得聚食艾蒿。尊貴的客人光臨舍下,我奏瑟吹笙熱情歡迎。」

高空懸掛的那輪明月,何時才能將你摘取呵?我心中壓抑著的憂思,不能斷絕不思。翻山越嶺遠道來賓客,有勞尊駕專程探望我。

久別重逢共飲宴敘談,回憶往日情誼似長河。

明月燦爛星星微爍,眼望烏鵲向南飛去。繞樹盤旋一圈又一圈,哪個枝頭可作為依託。

堆積土石山嶺拔天高,匯集細流海水深難測。像周公那樣禮待賢士,天下人心都歸附於我。

-----------------------------------------------------------------------------------------------

橫槊賦詩,梟雄之歌----曹操:短歌行(原文+翻譯) - 樵客

曹丕------燕歌行



是中國成熟的七言詩代表作。在曹丕之前,雖然也有七言的詩歌,但仍不脫楚辭的格調;到了曹丕的燕歌行,才算是真正完整的七言詩,在中國七言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1)燕歌行之一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

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瑟鳴絃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語譯】

  秋風蕭瑟,天氣漸涼。草木都凋殘零落,露水已結成寒霜。成群的燕子離開北方,一隊隊大雁也向南飛翔。想起你客遊他鄉,我的思念便充滿愁腸。你應該思歸懷念故鄉吧,為什麼又久久留在異鄉?我孤孤單單地守著空閨。憂愁苦悶,思念你不曾遺忘,淚水不覺流到衣襟上。我拿起瑟來彈奏一曲,唱歌解悶,但音節短促激越,不能舒緩地表達我心中的哀傷。皎潔的月光照在我的床上,銀河流轉向西方,夜正深沉,牽牛星和織女星遙遙相望,你們何辜,被隔絕在河梁的兩方。

(2)燕歌行之二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鬱陶思君未敢言,

寄聲浮雲往不還。涕零雨面毀容顏,誰能懷憂獨不嘆?

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耿耿伏枕不能眠,

披衣出戶步東西,仰看星月觀雲間。飛鶬ㄘㄤ晨鳴聲可憐,

留連顧懷不能存。

【語譯】

  離別是多麼容易,相會卻如此困難。山水重重相隔,路途遙遠。我滿懷憂鬱思念你,又不敢對人說,寄去的書信像浮雲一樣一去無蹤。眼淚像雨水似的淋溼了臉孔,青春容顏受盡摧殘。誰能滿懷憂愁而不長嗟嘆?我展開詩篇歌唱,想藉以寬解一下,可是歡樂過後悲哀隨著襲來,痛苦得像裂了肺肝。心神不安伏在枕上無法入睡,披上衣服走出門外獨自徘徊,抬頭望著雲彩間閃耀的星星和月亮。飛鶬在早上鳴叫,聲音可憐。我也留連思念,無法忘懷。


、洛神賦(感甄賦)-美人與三曹之間的故事:

洛水河畔的美麗邂逅----曹植:洛神賦(原文+翻譯) - 樵客    《百家讲坛》

相傳,三國時期曹丕的老婆甄氏死後成為洛神。因為甄氏姿容出眾,美若天仙,賢德而不妖媚,深受後人尊敬和懷念,也稱「甄宓」「甄洛」。至於她的洛神的地位和稱號,則更多地是寄託了人們對這位貌美如仙而命運多舛的賢德女子的同情。

洛神賦的背後美女--甄宓

7. 曹丕、曹植與甄妃

  昭明文選李善注記載,曹植與甄妃,一見傾心,但是曹操卻將甄妃許配給曹丕,曹植甚為失望,晝思夜想,廢寢忘食。甄妃死後,曹丕故意將甄妃睡過的枕頭送給曹植,曹植睹物思人,不覺落淚。有一次,曹植經過洛水,正思念甄妃,忽然甄妃迎面而來,對他說:我本有心相託……。言畢即不見蹤影。曹植又悲又喜,於是寫了感甄賦,後來明帝以為「感甄」二字不妥,乃改名為洛神賦。

按甄妃本是鄴城袁紹的二媳婦,建安九年,曹操攻陷鄴城,以其頗具姿色,因此強迫她嫁給曹丕。當時甄氏二十二歲,曹丕十七歲,曹植十三歲。

8. 賜死甄妃

  甄氏二十二歲歸曹丕,到曹丕篡漢為帝,其間經過了十六年。甄氏為曹丕生了一子一女,子即曹叡,後來繼承帝位而為魏明帝。照道理甄氏可先成為魏文帝(曹丕)皇后,後成為魏明帝時皇太后。但甄氏命薄,在其生前並未能做到皇后,遑論太后。

  甄氏是一位明敏仁德,事親至孝,極為可敬的后妃。只因曹丕另有了年輕的寵姬郭夫人、李夫人、陰夫人等,就在讒言之下被「賜死」,「賜死」之後,還令披髮覆臉,並且在口中塞糠,然後入殮,用意在使她在陰間無臉見人,有苦難訴。

、題解與課文:

昭明文選

原名

文選

作者

南朝 昭明太子(1)蕭統 】

說明

1. 卷數:舊本三十卷,李善 析為六十卷。收錄一百三十位作家的詩文辭賦七百餘篇,並按時代編排,共分為三十八類。

2. 選錄標準: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

3. 選文內容:選錄先初之詩、賦、文、書、論等。不選錄經、史、子文章,唯史書偶取論贊。

價值

1.  中國現存最早的(2)詩文 】總集。

2.  四庫全書 (3) 】「總集之首」。

備註

1.  典論 論文出師表陳情表與陳伯之書飲馬長城窟行均選自本書。

2.  李善 五臣注南宋後合刻為六臣文選注。其中以李善 釋音訓最詳,也最有名。

文學批評
成就

1. 曹丕的文學批評理論,是中國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

2. (6)典論 論文 】中探討內容可說相當廣泛。包含文學批評的 態度、作家的氣質與作品的關聯、文學的體裁、文學的價值等,這些見解都是發前人所未發,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3. 曹丕開文學評論的先河,其後的文學理論家如劉勰鍾嶸以及摯虞李充陸機等人,無不受其影響。



「建安七子」在政治上都依附於曹氏父子,或為重臣,或為近臣,只有孔融後來與曹操發生衝突,被殺。「建安七子」志趣相投,才情相當,他們生活在東漢末年的動亂時代,經歷坎坷,尤其對下層人民陷於兵火戰亂之中的悲慘遭遇,至為關心與同情,許多作品都抒發了強烈的關懷之情,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茲將他們的事蹟簡述如下:

曹丕與他們亦主亦僕、亦師亦友,往來酬唱十分頻繁。

曹丕對於文學極為尊重,他看重一切優秀的作品。

比如孔融被殺後其作品散佚嚴重,為了使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不至於全部流失,曹丕不顧孔融曾經諷刺過他,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孔融的作品進行蒐集整理。

除了“敬文”曹丕還十分“尊人”,在與他極少打交道的孔融之外,曹丕與建安七子中其他六人都有非常融洽的關係。

------------------------------------------------------------------

【題解】

  本文選自昭明文選。典論一書,是曹丕為魏太子時所精心撰寫的著作,內容廣泛,於修己處世、評人論事等,多所論述。全書二十篇,現已散佚,僅存自敘、論文二篇。

  東漢獻帝建安年間(西元一九六~二二○),政治混亂,但文學上卻有很高的成就。在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的獎勵提倡之下,建安七子群起響應,造成極為興盛的創作風氣,並因此而激起對文學作品的批評,本文即在這種背景之下應運而生。

  全文分別就文學批評的幾個重大問題,包括文學批評的態度、文學的體裁、作家才氣與作品的關聯、文學的價值等方面,以精簡的語言、誠懇的態度,採駢散兼具的形式陳述觀點。雖屬說理文章,但於文末感慨生命的流逝,追懷故人,充分流露作者的真情,頗能引起讀者共鳴。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具有開創之功,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課文】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論文。

  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幹著論,成一家言。

課文註釋:

◎語譯

 文人互相輕視,從古代以來就是如此。傅毅比起班固,文才不相上下,可是班固卻輕視他,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上說:「武仲因為會寫文章而擔任蘭臺令史,可是一下筆就寫個不停。」一般人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可是文章並非只有一種體裁,很少人能將各種文體都完全精通,因此各拿自己的長處,輕視別人的短處。俗語說:「將家中的破掃帚當作價值千金的寶物來看待。」這就是看不見自己缺點的弊病啊。當今的文人:有魯國的孔融文舉、廣陵的陳琳孔璋、山陽的王粲仲宣、北海的徐幹偉長、陳留的阮瑀元瑜、汝南的應瑒德璉、東平的劉楨公幹,這七人,在學問上沒有遺漏,寫作文章不模仿他人,都自以為是能馳騁千里的良駒,昂首齊步,並駕齊驅。想要他們互相佩服,實在很困難啊!君子先審察自己的才學,然後衡量評論他人,所以才能夠免除這種毛病,因此而寫了這篇論文。

 王粲擅長於辭賦,徐幹的辭賦偶爾會帶有齊國舒緩的文氣,但仍是王粲的對手。像王粲的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徐幹的玄猿、漏卮、圓扇、橘賦,即使是張衡和蔡邕也無法超越。可是他們其他體裁的文章,都比不上辭賦。陳琳、阮瑀的章表書記,是當今最傑出的。應瑒的文章風格平和卻不夠雄健,劉楨的文章風格雄健卻不夠周密。孔融的風格與才氣都很高超美妙,有勝過常人的地方,可是不擅長於議論,說理不能勝過文辭,以至於文章夾雜有嘲諷和戲謔的語句。至於他所擅長的作品,可以和揚雄、班固相匹敵。

 一般人崇尚古代而輕視近代,崇尚虛名而背離實情,又患了看不見自己短處的毛病,認為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文章寫作的基本道理相同,可是各種文體卻有不同的作法,奏議要典雅莊重,書論要條理清晰,銘誄要注重事實,詩賦要辭采華美。這四種文體的作法各不相同,所以寫作者所擅長的文體各有偏向,只有全才能夠兼擅各種文體。

 文章以作家的才氣為基礎,作家才氣所形成的風格,有的輕快俊爽,有的凝重沉鬱,兩種不同的風格,不是勉強能達成的。譬如音樂,曲調雖然相同,音節的緩急、強弱、長短等法度也一樣,由於運氣不一致而有靈巧或笨拙的表現都來自於本性,即使是父兄,也無法將它傳授給自己的子弟。

 文章是治理國家的大事業,也是名垂千古的大功業。人的壽命有結束的時候,榮華享樂也只限於生前,這兩件事都有一定的期限,不像文章可以流傳久遠。所以古代的作家,獻身於文章寫作,表達志意於著作裡,不必借重優秀史官的美辭評論,不須依託達官貴人的權勢,聲名自然流傳到後世。所以文王被囚時仍然推演易象而作卦辭,周公顯達後尚且制作禮樂制度,他們不因困窮不得志而不努力著述,也不因生活安樂而改變創作的念頭。因為如此,所以古人輕視長達一尺的璧玉而珍惜分寸的光陰,就是害怕時間的流逝啊!可是現代人大多不努力,貧賤就畏懼飢寒,富貴就縱情享樂,於是只圖眼前的事務,卻遺忘了流傳千秋的著作功業。歲月不斷流逝,體貌逐漸衰老,很快地隨著萬物一同死去,這是有志之士最大的悲痛啊!孔融等人已經去世,只有徐幹著有中論一書,是一本具有獨特見解的著作。

 典論論文翻譯網頁

典論論文PPT

、課文重點解析:

v第一段:

2.   文章一開頭,曹丕便就文人之間文學批評的態度下定論,並藉由傅毅和班固的例子說明,從人們的習慣及文體的限制,說明自古以來造成文人有如此態度的原因,再以俚語作一總結。請統整第一段的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定論

曹丕認為自古以來,文人評論文章,態度上容易出現什麼問題?

【 文人相輕 】

舉例

若比較傅毅和班固,班固與作者曹丕分別認為兩人才學孰高孰低?

課文文句

內容大意

作者觀點

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作者認為兩人彼此【 相差無幾 】。

班固觀點

而固小之

班固【 輕視 】傅毅。

班固理由

下筆不能自休

為文【 冗長 】。

說明

人們的習慣

夫人善於自見

一般人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

文體的限制

文非一體,鮮能備善

文章並非只有一種【 體裁 】,很少人能完全精通。

 

產生的態度

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每個人各拿自己的【 長處 】去輕視別人的【 短處 】。

以俚語總結

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俗語說:「家中的破掃帚,卻把它當作珍貴寶物。」這就是看不到自己【 短處 】的毛病。

「建安七子」有誰?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七子成就

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

七子高下

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

由上述可知,曹丕認為一個好的文學批評者最基本的條件為何?

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

正確的文學評論態度,應該符合:先【 審察 】自己,再去【 衡量 】別人,才能免除文人相輕、缺乏自知之明的毛病。

 

v第二段:

3.   本段中,曹丕逐一評論建安七子的優點與缺點,請統整本段的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姓名

文學表現優缺點

其他特點及評論

王粲

仲宣

優點【 長於辭賦        】

(1)代表作品:〈初征〉、〈登樓〉、〈槐賦〉、〈征思〉。

(2)劉勰譽為:「七子之冠冕。」

徐幹

偉長

優點【 長於辭賦,時有齊氣   】

(1)代表作品:〈玄猿〉、〈漏卮〉、〈圓扇〉、〈橘賦〉。

(2)徐幹著有《中論》,成一家之言。

陳琳

孔璋

優點長於【 章表 】

曹操讚其「文癒頭風」。

阮瑀

元瑜

優點:長於【 書記 】

作品語言樸素,往往能反映出民眾底層的社會問題。

應瑒

德璉

【 和而不壯 

詩作多寫離居飄零之感。

劉楨

公幹

【 壯而不密 】

詩歌成就高,鍾嶸《詩品》列其為上品。

孔融

文舉

優點:【 體氣高妙,有過人者   】

缺點:【 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         】

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班儔也」。

由上述可知,曹丕對建安七子的評價,正好呼應第一段的哪些文句?

文非一體,鮮能備善。

 

v第三段

4.   曹丕認為一般人在品論文章時,對於古代與現今、虛名與實情、自我與他者的比較分別有什麼問題,請完成下表,填入相對應的課文文句,並加以解釋:

項目

課文文句

解釋

古代與現今

貴古賤今

崇尚古代而輕視近代。

虛名實情

向聲背實

崇尚虛名而背離實情。

自我他者

闇於自見,謂己為賢

看不見自己的短處,認為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

 

5.   本段中舉出四種文體及其作法,說明各類文體各有特色。請根據課文寫出作法及解釋:

文體名稱

作法

解釋

文體名稱

作法

解釋

奏議

典雅莊重

銘誄

注重事實

書論

道理清晰

詩賦

辭采華美

 

v第四段:

6.   曹丕《典論.論文》中,關於「文氣說」提出三個角度、觀點,請完成下表,填入相對應的課文文句,並加以解釋:

角度

觀點(課文文句)

解釋

文章與作者的關係

文以氣為主

文章以作家的才氣為基礎。

氣與文章風格的關係

氣之清濁有體

才氣所形成的風格,有的輕快俊爽,有的凝重沉鬱。

文氣的先天論、後天論

不可力強而致

無法靠後天勉強而得。

 

v第五段:

7.   曹丕談文章的價值,為何又提到「年壽」、「榮樂」?這與文章的價值有何關係?閱讀本段課文,完成下方圖表:



二、課後學習單

說明:請針對下列題目,發表自己的想法。如遇到問題,可與同學、老師一起討論。

1.   曹丕將當時文章分成四類(四科),這四類分別是哪些文體?有何特別的寫作要求?請選幾篇學過的篇章,並以四類的分法判斷為哪一類?

答:        (參考答案)

(1)曹丕將當時文章分成奏議類、書論類、銘誄類、詩賦類,寫作要求依序是雅、理、實、麗。

(2)同學可以任舉幾篇學過的篇章,並判斷類別,例如:唐詩選當中的〈夜雨寄北〉、〈旅夜書懷〉及〈黃鶴樓〉、〈琵琶行并序〉屬於詩賦類,〈出師表〉、〈諫太宗十思疏〉屬於奏議類,〈過秦論〉、〈勸和論〉屬於書論類等。此外,目前選文未有,過去有〈柳子房墓誌銘〉屬銘誄類。

 

2.   曹丕注意到文章風格與作家的才氣、性情有關聯,接著以音樂的演奏為例,來說明什麼?

答:        (參考答案)從文中曹丕先提到文章風格,認為文章風格與作家的才氣、性情有關聯,接著以音樂的演奏為例,說明即使「曲度均」(曲調相同)、「節奏同」(音節節拍一樣),但是演唱或吹奏者運氣吹送的技巧不一樣,呈現的音樂聽來就不同,加上文中特別強調每個人天資「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等同於強調才性、風格是無法單靠後天努力而改變的。曹丕以此例子來支持「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點出作品風格隨個人才情而有不同表現,且這樣的文學才氣是先天決定。

 

3.   文中徵引「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這兩個例子,曹丕欲以此兩例說明什麼?又相較於古代文人,時人面對著作時的態度又是如何?

答:        (參考答案)文中「西伯幽而演《易》」說周文王被囚禁時仍演算《易》象作卦辭、「周旦顯而制禮」則是道出周公當逢政治顯達,卻仍然制禮作樂;兩例並列,點出不論處境困厄或顯達,都不該虛度光陰、停止著述。反觀時人,不懂珍惜時光,往往短視眼前,或窮於應付生活所需物質以求溫飽,或縱情聲光享樂耽溺富貴,都是不能淡處困厄顯達進而追尋文學不朽價值的人。

4.   從文中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為何要透過創作名垂後世、追求不朽?曹丕說的「志士之大痛」指的是什麼?面對這種憂懼的心境,曹丕為何最後以「融等已逝,唯幹著論,成一家之言」作收?

答:        (參考答案)

(1)古代文人藉由創作,在作品裡表現思想情感,不必借重史官的記載、評論,不須依託達官貴人的權勢,名聲自然能流傳到後世,故能突破有限生命,名垂後世、追求不朽。

(2)東漢末年疾病、戰爭頻仍,生命飄搖,此篇的寫作背景,更是在建安七子一年之內多數飄零的衝擊下所作。因此曹丕感嘆歲月不斷消逝,身體、面貌逐漸衰老,若不珍惜光陰、努力自勉,很快地將與萬物一起消亡,這無疑是有志之士內心最沉痛,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3)文末提及建安七子中,只有徐幹著《中論》流傳後世,而傷感、遺憾七子其他人未能成一家之言,有感於這種憂懼的心境,故曹丕認為當以「立言」為終生職志。

 

5.   閱讀下文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節錄),文中的「氣」所指為何?與《典論.論文》中「文以氣為主」的「氣」是否一樣?

  轍生(天性、本性)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文章)者氣(胸襟氣度)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獲得)。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音ㄔㄥˋ,相當)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天下)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疎蕩(流暢奔放),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曾經)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心、胸中)而溢(流露)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表現)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答:        (參考答案)蘇轍的「氣」指的是一種胸懷氣度,是後天可以透過某些方式涵養擴充,文中蘇轍還具體提出養氣的方法。和曹丕的「氣」是先天決定、無法透過後天學習而改變的主張有所不同。不過,蘇轍的文氣觀「文者氣之所形」,認為文章是一個人胸襟氣度的具體表現;與曹丕「文以氣為主」,認為作者個人的先天才性會造成不同的文章樣貌,兩者都肯定了創作者本身的才情特質往往大大影響文章的風格、甚至格局。

語譯:    轍生性好寫文章,曾經深切地想過,以為文章是一個人胸襟氣度的具體表現。然而文章不是光靠學習就可以寫好,胸襟氣度卻是可以修養獲得的。孟子說:「我擅長培養我浩然的正氣。」現在看他的文章,宏大廣博,充滿在天地之間,正和他胸襟的大小相稱。太史公遊歷天下,遍覽各地名山大川,和燕、趙地方的英雄豪傑交遊,所以他的文章流暢奔放,很有奇特的氣概。這兩個人何曾拿著筆學寫這樣的文章呢?他們的氣充滿胸中,自然地流露到外表,發表在言論上,表現在文章上,而他們自己並不自覺呢!

三、自由作答題

1.   魏晉,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在文學上具有什麼特殊面貌?曹丕,具有什麼樣的文學魂?試從「環境背景」及「個人因素」兩方面,分析為何曹丕會撰寫《典論.論文》?

答:        (參考答案)

(1)環境背景:東漢末年以來,州牧割據,戰禍連連,人民或慘遭屠殺,或死於飢餓、疾病,即使倖存也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更能強烈感受到人生的短暫。魏晉時期承此環境,是一個充滿變動、不確定的年代,文人們從獨尊儒術、崇經的思想束縛中解放,對創作有一種意識與自覺,於是各類文學創作齊放(如五言詩、樂府、玄言詩、田園詩、山水詩、宮體詩、抒情小賦、駢體文、筆記小說等),可看出魏晉南北朝純文學發展的多元與豐富。因此魏晉文人在文學上所重在──「情」。建安時期,文學擺脫經學的附庸地位走向獨立發展,加上政治領袖三曹父子對文學的重視與提倡,更奠定了文學的作用與地位(以上改寫自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加上漢末以來社會上盛行清議,形成一種好品評的風氣。這樣的風氣面對與日蓬勃的文學,促使許多魏晉人士著力於文學批評之務,其中曹丕所完成的《典論.論文》便是第一篇文學批評專文。

(2)個人因素:在作者個人因素方面,曹丕是第一個把文學看作「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人,魯迅說:「用近代的文學眼光來看,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學術演講)著述《典論》當年建安七子除孔融、阮瑀早已亡故,其餘諸人皆在同年辭世。舊文友一夕消沒,死生之感、故舊之情引發他追念,於是起筆品論各自的文章得失,並進一步思索以文學追求永恆的生命。此外,著述《典論》時的曹丕雖已貴為太子,但是地位並不穩固,於是以雅好文學,迎合父親,並力求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參、課文深究

主旨

全文分別就中國文學批評的幾個重大問題,包括文學批評的態度、作家才氣與作品關聯、文學的體裁與文學的價值等,以精簡的語言、誠懇的態度陳述觀點。

段落

分析

第一段

批評論──文人應審己度人,方能避免文人相輕、敝帚自珍的弊病。

第二段

作家論──論述七子作品之風格及其優缺點,並為下文「氣」之論述作鋪墊。

第三段

文體論──文體各有所宜,唯通才者能備之。

第四段

文氣論──說明作品風格與作者才性息息相關,且「才性」因人而異,無法轉移。

第五段

文用論──論述文章的不朽價值,勉人致力創作。

 


 

ㄒㄧㄤ

彼此、交互,兩方面都進行的

1.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2.  以此「相」服,亦良難矣!

3.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蘇軾 赤壁賦

置於動詞之上,稱代動詞之下所省略的賓語

一妹與郎可瀝酒東南「相」賀。(杜光庭 虬髯客傳

純粹只為湊足音節的用法

魯肅領了周瑜言語,逕來舟中「相」探孔明。(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ㄒㄧㄤˋ

職官名:百官之長,輔佐國君治理國政的人

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

占視、辨察,以斷吉凶禍福

有善「相」者思見郎君,請迎之。(杜光庭 虬髯客傳

 


ㄒㄧㄢˋ

通「現」,表達

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

ㄐㄧㄢˋ

看見

1.  斯不自「見」之患也。

2.  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

置於動詞之上,稱代動詞之下所省略的賓語

他人「見」問,固不言,兄之問,則無隱耳。(杜光庭 虬髯客傳

 

崇尚、仰慕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

從前、先前

「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王羲之 蘭亭集序

面對、朝著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歸有光 項脊軒志

 語文常識

一、建安七子

人物
(籍貫)

字號

簡介

評價

王粲
山陽

仲宣

1. 少即穎慧,博學多識,頗有文名,與曹植並稱「 」。曾避難荊州,依劉表劉表因他貌醜而體弱,不予重用。後歸曹操,任丞相掾,賜爵關內侯,遷軍謀祭酒。

2. 軼事:

(1)左中郎將蔡邕稱其「有異才」,曾倒屣相迎。

(2)以驢鳴祭送王粲世說新語 傷逝:「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曹丕)臨其喪,顧語同遊曰:『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3. 名篇:登樓賦

4. 著作:王侍中集

1. 長於辭賦,不過。七子中成就最高,劉勰譽為:「七子之冠冕」。

2. 典論 論文:「然於他文,未能稱是。」

3. 與吳質書:「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

徐幹
北海

偉長

1. 曹丕 與吳質書:「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箕山之志:隱居不仕的志向。典出欲讓位於許由許由匿於箕山之故。)

2. 名篇:中論

3. 著作:徐偉長集

1. 典論 論文:「長於辭賦,之匹也,不過。」、「時有氣。」、「然於他文,未能稱是。」

2. 文心雕龍 詮賦篇:「偉長博通,時逢壯采。」

陳琳
廣陵

孔璋

1. 長於章表,初為何進主簿,後依袁紹,最後歸曹操為記室(掌文書),軍國書檄,多出其手。

2. 軼事:文章深受曹操賞愛,曹操曾說其文章能治好他的頭風病。

3. 著作:陳記室集

1. 典論 論文:「章表書記,今之雋也。」

2. 與吳質書:「章表殊健,微為繁富。」

阮瑀
陳留

元瑜

1. 陳留豪族之後,少受學於蔡邕,以才思敏捷,書記翩翩,稱譽當時。曹操辟為司空軍謀祭酒。

2. 著作:阮元瑜集

1. 典論 論文:「章表書記,今之雋也。」

2. 與吳質書:「書記翩翩,致足樂也。」

應瑒
汝南

德璉

1. 為顯貴之後,但因戰亂影響,家道中落,生活極為窮愁潦倒。曹操辟為丞相掾、五官中郎將文學。與劉楨陳琳徐幹皆死於瘟疫。

2. 名篇:文質論

3. 著作:應德璉集

1. 典論 論文:「和而不壯。」

2. 與吳質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學足以著書。」

劉楨
東平

公幹

1. 氏宗室後代。曾經「平視」夫人。曹操認為他態度輕薄,予以拘禁,後為人營救。

2. 著作:劉公幹集

1. 典論 論文:「壯而不密。」

2. 與吳質書:「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

3. 鍾嶸 詩品:「自陳思以下,稱獨步。」列其詩為上品。

孔融
魯國

文舉

1. 幼即聰穎過人,官至北海相,時稱「孔北海」。為人恃才負氣,對曹操多有侮慢之辭,後被曹操以大逆不道之罪,下獄棄市。

2. 軼事:

孔融讓梨。

曹操屠滅鄴城,其子曹丕袁熙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以妲己周公。」曹操一時不解,問出何典。孔融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3. 名言: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見世說新語

4. 著作:孔少府集

典論 論文:「體氣高妙。有過人者」、「及其所善,儔也」、「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

二、中國文學批評名著比較

  其實曹丕 典論 論文之前也有文學批評,但寥寥數語,散見於先諸子散文中,至此文一出,才算有了專門論著之出現。此文一開先河,之後的文學批評專著紛紛而起,繼論文後較有名的文學批評著作有: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鍾嶸詩品等,皆作於此時,可見曹丕 論文影響之大。以下分別介紹各文內容及地位:

朝代/作者

書名

簡介

曹丕

典論 論文

1. 中國文學批評之祖,開啟後世文學批評先河。

2. 此文論及文體風格、才性文氣、文章批評應有的態度及文學價值……,為中國第一篇文學批評專論。

西晉 陸機

文賦

1. 以俳賦寫成的文學批評專文,是中國第一篇有系統的文學理論專著。

2. 此文深入地討論文學創作的重要問題,如:創作構思過程、立意和遣詞關係、文學傳承和創新,也有文人個性、文章體制、文理及文旨的探討,也將文體分成詩、賦、碑、誄、銘、箴、頌、論、奏、說等十類。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

1.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文學批評專書。

2. 全書共五十篇,以駢文寫成,將文體分為二十類,綜論當時的文學狀況。書中探究文體的本源(如原道徵聖)、流別(如辨騷明詩)、文學環境及作者才情(如時序才略)、文章作法與文體性質等。

 

南朝 鍾嶸

詩品

1. 中國第一部詩歌批評專著,是詩評專著最古之作。專評 間的「五言古詩」,也開了後世「詩話」的先河。

2. 的五言古詩,依風格優劣而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列十二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共品評一百二十三人之作。

3. 評詩的原則多少受當時崇尚華靡的風氣影響,故將曹植詩列為上品,曹丕為中品,曹操為下品;陶淵明詩平淡自然,不事文采,也只被列為中品。

南宋 嚴羽

滄浪詩話

以禪喻詩,提出「興趣說」,影響後世詩歌理論甚鉅。

民國 王國維

人間詞話

1. 此書以品評詞為主。

2. 結合傳統文論及西方美學理論而成的詩歌理論,其中「境界說」見解獨到。評詞首重「境界」,開宗明義地說:「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而境界有所謂的「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也有「造境」和「寫境」之分,對情感、景物的描寫則有「隔」與「不隔」之分,以境界高低評論作品,影響現代的文藝批評甚鉅。

按:王國維所謂的「境界」,大體指的是自然與真切,有時或指修養的造詣,有時或指描寫的景物。「隔」與「不隔」有人以為是指表現技巧的「隱」與「顯」,其實主要還是於意象表現的「不真切」與「真切」,能寫出真感情、真景物,才算「不隔」。

3. 王國維 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語出晏殊 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語出柳永 鳳棲梧。「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語出辛棄疾 青玉案王國維引此有異文,疑誤)。

 文學史上的並稱名人

賦四大家

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

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竹林七賢

阮籍嵇康山濤向秀阮咸劉伶王戎

四傑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八大家

韓愈柳宗元歐陽脩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北宋五子

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五人俱為北宋哲學家

蘇洵蘇軾蘇轍

北宋四大詩人

歐陽脩王安石蘇軾黃庭堅

南宋四大詩人

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

曲四大家

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四人俱為著名的雜劇作家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本課心智圖


()從文中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為何要透過創作名垂後世、追求不朽?曹丕說的「志士之大痛」指的是什麼?這種憂懼的心境和追求立言的意志有什麼關係?

答:(參考答案)

1. 古代文人藉由創作,在作品裡表現思想情感,不必借重優秀史官的記載、評論,不須依託達官貴人的權勢,聲名自然流傳到後世,故能突破有限生命,名垂後世、追求不朽。

2. 東漢末年疾病、戰爭頻仍,生命飄搖,此篇的寫作背景,更是在建安七子一年之內多數飄零的衝擊下所作。因此曹丕感嘆歲月不斷消逝,體貌漸漸衰老,若不珍惜光陰,轉眼間將與萬物一起死去,無疑是有志之士內心最沉痛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3. 文末提及建安七子中,只有徐幹著《中論》流傳後世,對其他人未能成一家之言而感到傷感及遺憾。有感於這種憂懼的心境,故曹丕認為以立言為終生職志。

  與吳質書                             曹 丕

題解


本文選自昭明文選。吳質,字季重,三國 魏 濟陰(今山東省定陶縣)人,才學通博,以文才為曹丕所重,情誼最篤。官至振威將軍,封列侯。漢獻帝 建安年間,戰亂頻仍,瘟疫流行,人民大量死亡。本文寫於建安二十三年(西元二一八),前一年,魏國發生大疫,曹丕早年一起交遊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等友人先後病故,曹丕頗為感傷,因而寫作此信給吳質,一方面緬懷往事,一方面深致悲悼之情。全文文筆清新流麗,感情真切淒惋,堪稱抒情散文的佳作。

課文

第一段段旨:書信套語,表示想念。

    二月三日,丕白。歲月易得1,別來行復2四年。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3,況乃過之,思何可支4!雖書疏5往返,未足解其勞結6

第二段段旨:追敘往事,表達對其他故友的追思。

    昔年疾疫7,親故多離8其災。徐、陳、應、劉9,一時俱逝10,痛可言邪!昔日遊處11,行則連輿12,止則接席13,何曾須臾相失14!每至觴酌流行15,絲竹並奏,酒酣耳熱16,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17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己分18,可長共相保。何圖19數年之間,零落略盡20,言之傷心!頃撰21其遺文,都為一集22。觀其姓名,已為鬼錄23,追思昔遊,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24,可復道哉!

第三段段旨:評述故友才華。

    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25,鮮能以名節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26,恬淡27寡欲,有箕山之志28,可謂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論29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此子為不朽矣。德璉常斐然30有述作之意,其才學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間者31歷覽諸子之文,對之抆淚32,既痛逝者,行自念也33。孔璋章表殊健34,微為繁富。公幹有逸氣35,但未遒36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37。元瑜書記翩翩38,致足樂也。仲宣39獨自善於辭賦,惜其體弱40,不足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無以遠過。昔伯牙絕絃於鍾期41,仲尼覆醢於子路42,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43。諸子但為44未及古人,自一時之雋45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46,來者難誣47;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第四段段旨:慨嘆年歲老去,期勉吾等應把握時光。

    年行48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49。志意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光武有言50:「年三十餘,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51。」吾德不及之,年與之齊矣。以犬羊之質,服虎豹之文52;無眾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瞻觀53,何時易54乎?恐永不復得為昔日遊也!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55?古人思秉燭夜遊56,良有以也57

第五段段旨:結語,致上問候。

    頃何以自娛?頗復有所述造58不?東望於邑59,裁書60敘心。丕白。

語譯

  二月三日,曹丕敬告。歲月實在過得太快了,自從分別以後又快要四年了。三年不見面,詩經東山詩的作者尚且感嘆分離的時間太久遠了,更何況已經超過三年,這種思念之情又怎能讓人忍受得住呢?雖然常有書信往來,也不足以解除我對你的深切思念。

  往年瘟疫大流行,親朋好友中有不少人遭受災害,徐幹、陳琳、應瑒、劉楨,同時病故,悲痛之情豈可言表啊!遙想過去,我們遊憩時,若是出行,就前後車子相隨,若是停下來,就座席相接,同坐在一起,哪裡有過片刻分離的時候?每當傳杯飲酒,樂器齊奏,酒興正濃,面紅耳熱的時候,仰頭作詩,當此之際,漫不經意中,並沒有察覺快樂的可貴。認為長命百歲是命分中所應得的,大家可以長久在一起。哪裡料想得到在數年之中,死亡將盡,說起來真令人傷心!最近我編纂他們的遺文,總合起來編成一部文集,看到他們的姓名,都已登列在鬼錄之上,回憶過去同遊的場景,還歷歷在眼前、心中,而以上諸位,皆已化為糞土塵壤,還能再說什麼呢!

  綜觀古今的文人,大都不拘小節,很少有人能以名聲節操立身處世,然而徐幹卻文采出眾,品德高尚,恬淡處世,不追求功名利祿,有隱居山林的志向,可以稱得上是文質兼備的人了。他還寫下了中論二十多篇,見解獨特,成一家之言。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有根據而不鄙俗,足以流傳後世,這位先生可以稱得上千古不朽了。應瑒常常文采煥發,有創作的志向,他的才學也足以著書立說,但其崇高志向沒有實現,實在令人痛心惋惜!近來我把以上諸位先生的詩文全部瀏覽了一遍,面對這些遺作而拭淚,一方面痛惜死去之人,一方面也是想到自己亦不能長命百歲。陳琳特別擅長於章表之類的文體,只是詞采稍嫌繁雜。劉楨的文章,有飄逸超群之氣,只是還不夠勁健;但他在五言詩中的佳作,超越同時代的人。阮瑀的書札奏記文采優美,很令人喜愛。王粲特別善於寫作辭賦,可惜他文章氣勢纖弱,不足以振起全文,至於他優秀的作品,古人的成就,無法超越他。昔日鍾子期死後,伯牙絕絃不再鼓琴,他悲痛的是知音難遇,子路死後,孔子倒掉肉醬以免傷心,他感傷的是弟子中再也沒有人比得上子路。以上諸位先生只是無法比得上古人,但也是這個時代的傑出人物。如今健在的人,都已經不及他們了!年輕人每每能超越先輩,令人敬畏佩服,對將來的人更不可輕視;然而恐怕我和您也都見不到了。

  年齡已經老大,胸中感慨萬端,有的時候考慮問題,以致於整夜難眠。心志意念什麼時候能再像往日那般奮發呀?我已經成為老翁了,只是頭髮未白而已。東漢光武帝曾說:「我已經三十多歲,在軍中十年,所經歷的事也不止一件。」我的德行比不上他,年齡卻和他一樣大了。而我又以犬羊一般的本質,披著虎豹一般光采的皮毛;沒有眾星的明亮,卻假借日月的光芒;一舉一動都被別人所注意,這種情況,什麼時候能夠改變啊?恐怕永遠不能再作昔日之遊了!年輕時真應該努力奮發呀,否則,時間一流逝,怎麼能夠再挽留?古人想拿著蠟燭夜遊,確實是有原因的。

  最近你用什麼方式娛樂自己呢?還有什麼著作嗎?向東望著你所在的地方,抑鬱感傷,便裁紙寫信,以表心意。曹丕敬告。

歷屆大考試題

1. 「氣」的原始字形作「气」,畫的是雲氣升騰的樣子。古人相信宇宙萬物皆由「氣」所構成,「氣」也因此成為涵意豐富的詞。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氣」可指人的身體或精神狀態,如論語:「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B)「氣」可指冷熱溫度的變化,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 (C)「氣」可指人展現於外的性格或態度,如蘇軾留侯論:「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 (D)「氣」在哲學上可指人應具有的正直道義,如孟子:「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E)「氣」在文學上可指因作者才性所顯現的語文氣勢,如曹丕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93指考】

答案:ACDE

解析:(B)「灝氣」之「氣」為可以長養天地萬物之氣。

2. 下列各選項畫底線的文句,是對其前面的文句(未畫底線者)進行「舉例說明」的是: (A)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B)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C)風至,硫氣甚惡,更進半里,草木不生,地熱如炙,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 (D)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E)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                                                                99指考】

答案:DE

解析:(A)陶淵明桃花源記。語譯:去拜見太守,報告自己進入桃花源的經過。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去,尋找先前所作的標記,結果卻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了 (B)諸葛亮出師表。語譯:先帝知道我謹慎,所以在臨終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我)接受遺命以來,早晚憂慮,只怕先帝託付的任務不能成功,而有損先帝的知人之明 (C)郁永河裨海紀遊。語譯:一陣風吹過,硫磺的氣味很難聞。再往前走半里,草木都無法生長,地上熱得像火烤一般。左右兩邊山有許多大石頭,受到硫氣薰蒸,剝落、侵蝕呈粉末狀 (D)後者為「文人相輕」的舉例說明。曹丕典論論文。語譯:文人彼此輕視,自古以來便已如此。傅毅和班固比較,文才不相上下,然而班固卻歧視他,在給弟弟班超的信上說:『傅武仲因為會寫文章而擔任蘭臺令史,下筆為文時卻欲罷不能 (E)後句為對於「不忍人之心」的舉例說明。孟子公孫丑上。語譯:為什麼說人人都有不忍別人受到傷害的仁心呢?譬如現在有人忽然看見一個小孩將要掉到井裡去,都會產生驚駭恐懼和憐憫傷痛的心情。(他一定會前去救助那位小孩,他這樣做,)並非想要藉此結交那幼童的父母,也並非想要藉此求得鄰里鄉黨的稱譽。

3. 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唐代「李杜」齊名,前有李白、杜甫,後有李商隱、杜牧 (B)漢魏之際「三曹」父子與「建安七子」形成盛極一時的文學集團 (C)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皆依據史實敷衍,情節斑斑可考 (D)南唐後主李煜和南宋女詞人李清照,語言風格皆為典雅古奧,好用史事入詞 (E)西漢司馬遷撰史記,東漢班固著漢書,並稱史家雙璧,為斷代正史之典範。                                  100指考】

答案:AB

解析:(C)三國演義以三國志為基礎,兼採稗史,雜以臆說而成;水滸傳以宋江起義的史實為依據編寫而成,加上想像及民間話本的內容;西遊記則據民間流傳的唐僧取經故事,並參考話本雜劇和有關神話傳說寫成。三者並非情節全可考證於史實 (D)李煜和李清照皆擅以白描手法,表現深刻情感 (E)史記是通史。

4. 框線內為某一部魏晉南北朝文學史的目次,依目次選出對該書敘述正確的選項:

第一章 建安風骨

第二章 兩晉詩壇

第三章 陶淵明別樹一幟的詩風

第四章 謝靈運與詩風的轉變

第五章 齊梁詩壇

第六章 庾信與南朝文風的北漸

第七章 南北朝駢文與散文

(A)按照朝代先後次序進行介紹 (B)詳於詩歌而略於駢文、散文 (C)對曹氏父子的詩風有所著墨 (D)強調陶淵明對南朝詩風的影響 (E)指出庾信對北朝文風的影響。                                                                                                                  102學測】

答案:ABCE

解析:(D)陶淵明詩歌未見重於崇尚華麗藻飾的魏晉南北朝時代。

5. 蘇軾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此四句的文意可理解為:「江上之清風,耳得之而為聲;山間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但作者改變句子的銜接順序,故閱讀時,宜就文意調節對應關係。下列文句,與此表達方式相似的選項是: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牠們曾交錯湧疊,也曾高速接近船舷又敏捷地側翻;如在表演水中疊羅漢,如流星一樣劃一道弧線拋射離去 ()老和尚竟哽咽起來,掉了幾滴眼淚,他趕緊用袈裟的寬袖子,搵了一搵眼睛;秦義方也掏出手帕,狠狠擤了一下鼻子。
                                                                                                                         
103學測】

答案:ABD

解析:此題測驗的是「交蹉語次」的錯綜修辭:在語文中,將詞語的次序,故意安排得前後參差不同的一種修辭手法。()錯綜:文意可理解為「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不焉」。(韓愈師說) ()錯綜:文意可理解為「西伯幽而演易,不以隱約而弗務;周旦顯而制禮,不以康樂而加思」。(曹丕典論論文) ()層遞:禽鳥的山林之樂→人之樂→太守之樂。句子形式整齊,未將詞語的順序故意安排的前後參差不同。(歐陽脩醉翁亭記) ()錯綜:文意可理解為「牠們曾交錯湧疊,如在表演水中疊羅漢;也曾高速接近船舷又敏捷地側翻,如流星一樣劃一道弧線拋射離去」。(改寫自廖鴻基黑與白——虎鯨) ()句子形式整齊,未將詞語的順序故意安排的前後參差不同。(白先勇國葬)

6.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 (B)「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 (C)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 (D)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E)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103指考】

答案:DE

解析:(A)日光。范仲淹〈岳陽樓記〉。語譯:春風和煦,陽光普照,水波平靜/大。連橫〈臺灣通史序〉。語譯:我聖王與祖先的偉大使命,實在是依託於此 (B)衣服。司馬光〈訓儉示康〉。語譯:所穿的衣服只求能抵禦寒冷,飲食只求填飽肚子/穿著。《孟子.梁惠王上》。語譯:七十歲的老人可以穿絲綢,吃肉類,百姓不挨餓不受凍 (C)次序,指為學的次序。《荀子.勸學》。語譯:為學的次序是從誦讀經書開始,到研讀禮儀、制度結束/幾,為約舉之詞。賈誼〈過秦論〉。語譯:率領著疲累散漫的士卒,手下不過數百人 (D)輕視。曹丕〈典論論文〉。語譯:一般人崇尚古代而輕視近代的作品,崇尚虛名而背離實情/輕視。《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語譯:孟嘗君身邊的人因為孟嘗君輕視他,就拿粗劣的飲食給他吃 (E)完畢。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語譯:左公看完以後,就脫下貂皮大衣蓋在書生身上,並替他關上了門/完畢。《史記.鴻門宴》。語譯:你進去上前獻酒祝福,獻酒完畢,請求舞劍。

7. 適當運用典故,可豐富文章內涵,也可使表意委婉含蓄。關於下列文句使用典故的目的,詮釋正確的選項是: (A)是以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連橫以燕相穿鑿附會郢人書信事,說明臺灣舊有史籍頗多誤謬闕漏 (B)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客用曹孟德之典,意在強調年命雖不可永,但事功終不為人所忘 (C)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曹丕藉西伯、周旦二人之事,指出人的創作意識會隨境遇不同而調整修正 (D)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韓愈引孔子之例,闡明「術業有專攻」、「師不必賢於弟子」,使士大夫恥於從師的觀念不攻自破 (E)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歸有光藉巴蜀寡婦事,申明不甘久處於敗屋、終將有所為的抱負,同時表達對祖母、母親的感念。  105學測】

答案:DE

解析:(A)連橫以穿鑿附會的事,尚能保存下來;而晉、楚的史書,也值得採信,說明保存史料的重要性。連橫臺灣通史序。語譯:所以像郢人的書信,燕相自作解說,這種穿鑿附會的說法,還保存下來;晉國史書乘和楚國史書檮杌,內容大多可以採信 (B)用曹孟德之典,意在強調英雄豪傑雖雄霸一時,還是不敵歲月流逝,終歸於銷亡。蘇軾赤壁賦。語譯:面對著大江飲酒,橫執長矛吟詩,的確是一代的英雄啊!可是如今在哪裡呢 (C)曹丕藉西伯、周旦二人之事,指出古人致力於創作,不因窮通而改變志向。曹丕典論論文。語譯:所以文王被囚時仍然推演易象而作卦辭,周公顯達後尚且制作禮樂制度,他們不因困窮不得志而不努力著述,也不因生活安樂而改變創作的念頭 (D)韓愈師說。語譯: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經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老師 (E)歸有光項脊軒志。語譯:古代巴蜀的寡婦清,繼承先人開採丹砂礦穴的事業,獲利冠於天下,後來秦始皇建造女懷清臺,藉以表揚她的貞節和事蹟。

8. 曹丕典論論文中「常人貴遠賤近」的「貴」,是「以……為貴」的意思。下列文句「 」內的字,與「貴」字用法相同的選項是: (A)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 (B)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 (C)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D)「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E)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105指考】

答案:BDE

解析:題幹「貴」字用法為「意動用法」。(A)「使……美好」,使動用法。荀子勸學。語譯:君子學習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品性道德變得美好 (B)「以……為怪」,意動用法。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語譯:孟嘗君覺得詫異,問道:「這個人是誰呢?」 (C)「使……衰弱」,使動用法。賈誼六國論。語譯:各國諸侯驚恐懼怕,於是聚會結盟謀求削弱秦國的勢力 (D)「以……為甘」,意動用法。老子小國寡民。語譯:人們都以自己的食物為甘甜,以自己的衣服為華美,以自己的居所為安適,以自己的習俗為快樂 (E)「以……為樂」,意動用法。歐陽脩醉翁亭記。語譯:遊人只知跟隨太守出遊的快樂,卻不理解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的心情啊。

9.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北通巫峽,南「極」瀟 湘/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C)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D)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而舊志亦不「備」載也 (E)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喜,入「謝」。        106學測】

答案:ACD

解析:(A)皆「至、到達」。范仲淹岳陽樓記。語譯:北邊通往巫峽,南邊遠達瀟水、湘江/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語譯:心裡想到哪裡,夢中也會到了那裡 (B)及、等到。論語先進。語譯:等到三年後,可以使老百姓生活富足/比照。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語譯:孟嘗君說:「替他準備車馬,比照門下乘車之客的待遇。」 (C)皆「親自」。前者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語譯:史可法治理軍務,往來經過桐城時,一定親自到左公府第拜訪/後者出自諸葛亮 出師表。語譯:我本來是個平民,親自在南陽耕種 (D)皆「完全、全部」。前者出自曹丕典論論文/後者出自連橫臺灣通史序。語譯:從朱一貴、林爽文以後,經常引起戰爭,血流全臺各地,他們以滅清復明為號召,可是舊有的志書也沒有詳盡的記載 (E)辭謝、婉拒。黃庭堅寄黃幾復。語譯:我居住在北海,您居住在南海,想託鴻雁傳遞書信,但鴻雁辭謝無能為力/道謝。蒲松齡勞山道士。語譯:王生當真離牆幾步,急奔入牆。碰著牆壁時,虛空像沒有碰到東西似的,回頭一看,果然已經在牆壁外面了。大為高興,進去拜謝師父。

10.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 (B)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C)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淡「屬」素敦古處,新、艋尤為菁華所聚之區 (D)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 (E)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 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106指考】

答案:DE

解析:(A)鞭柄。賈誼過秦論。語譯:揮著馬鞭鞭打笞擊天下的人民,聲威震動四海/音撫,同「撫」。安撫、照顧。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語譯:現在您只有小小的薛地,卻不把人民當作子女般撫愛 (B)一起。蒲松齡勞山道士。語譯:有一天傍晚王生砍柴回來,看見兩個客人和師父一起在喝酒/通「供」,音供,給。左丘明燭之武退秦師 (C)連綴,引申為寫作。曹丕典論論文。語譯:武仲因為會寫文章而擔任蘭臺令史/轄區。鄭用錫 勸和論。語譯:淡水廳轄區向來就是敦厚古樸的地方,新莊、艋舺尤其是菁華所聚集的地區 (D)皆為句末助詞。前者出自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語譯:我曾經登上箕山,上面原來有傳說是許由的墳墓。後者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語譯:(我的同族長輩方塗山先生,是左公的女婿,)和先父很要好,他說左公在獄中所說的話是他親自從史可法那兒聽來的 (E)皆為代名詞,你。前者出自黃宗羲原君。語譯:明朝崇禎皇帝也對長平公主說:「妳為什麼要生在我家!」後者出自司馬遷鴻門宴。語譯:君王為人不夠狠心,你進去上前獻酒祝福,祝福完畢,請求舞劍助興。

KAHOOT線上測驗   典論論文歷屆大考試題演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