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師說》選擇題(共20題)

 1. 《師說》一文的主要主旨是?

(A) 讚美古代賢師
(B) 探討讀書方法
(C) 論述從師學習的重要性
(D) 批評當時科舉制度

2. 韓愈認為「師者」的主要職責是?
(A) 講道理、授業解惑
(B) 導師讀書考試
(C) 教人謀取官位
(D) 教導人寫詩作文

3. 《師說》中「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的意思是?
(A) 教師越來越多
(B) 師道興盛已久
(C) 師道中斷很久了
(D) 現代師道大興

4. 「人非生而知之者」的意思是?
(A) 人天生就懂道理
(B) 人要靠教導才能學會
(C) 人可以不學自通
(D) 人應當自修自學

5.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的典故出自哪一經典?
(A) 論語
(B) 孟子
(C) 中庸
(D) 禮記

6. 韓愈認為對於老師的態度應該是?
(A) 只學習他的長處
(B) 盲目崇拜
(C) 只接受名師指導
(D) 懷疑並挑戰教師

7. 《師說》裡提到人們對師道有什麼偏見?
(A) 認為學習無用
(B) 認為拜師是恥辱
(C) 認為師道高尚
(D) 認為學問無須老師

8.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意指?
(A) 迷惑的人自會醒悟
(B) 不從師,迷惑將永遠無法解開
(C) 迷惑只靠自己就能解決
(D) 師者也未必能解惑

9. 韓愈提到古人學習的態度是?
(A) 崇拜權威
(B) 謙虛好學
(C) 自大自滿
(D) 拒絕求師

10. 「小學而大遺」在文中用來批評什麼行為?
(A) 學習瑣碎知識,忽略根本道理
(B) 專注大學課業
(C) 小孩子才能求師
(D) 放棄學習


11.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在文中是用來說明?
(A) 他們都是師道的典範
(B) 即使技藝小,也須向師學習
(C) 技藝不需要老師
(D) 社會地位高的人才能為師

12. 以下哪一項不是韓愈所舉的師者例子?
(A) 巫
(B) 醫
(C) 樵夫
(D) 樂師

13. 《師說》指出「師道之不傳」的原因主要是?
(A) 社會風氣輕視從師
(B) 老師越來越少
(C) 科舉壓力大
(D) 政治動盪

14. 「君子不恥相師」的意思是?
(A) 君子不屑學習
(B) 君子以拜師為恥
(C) 君子樂於向他人學習
(D) 君子嫉妒別人的師資

15. 根據《師說》,師道傳統在什麼時候比較興盛?
(A) 古代
(B) 當代
(C) 未來
(D) 唐朝末年

16. 韓愈對於「今之眾人」拜師態度的批評是?
(A) 過於尊敬老師
(B) 只崇尚虛名,不肯真正學習
(C) 盲從
(D) 崇拜異國師父

17.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句話表達什麼觀念?
(A) 道存在於高官顯貴中
(B) 只要有「道」,誰都可以為師
(C) 道德高尚才是好師
(D) 只有文人可以傳道

18. 《師說》中,韓愈以自己的經歷說明什麼?
(A) 他自己不需要老師
(B) 他拜了很多名師,毫不覺恥
(C) 他只向官位高的人學習
(D) 他只學問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19. 韓愈在《師說》中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態度是?
(A) 諷刺與批評
(B) 全盤接受
(C) 無所謂
(D) 积極讚美

20. 以下哪一項最能代表《師說》的核心思想?
(A) 尊師重道,虛心求學
(B) 自立自強,不必從師
(C) 依靠科舉晉升
(D) 文人應該自尊自重


























標準答案表


題號答案
1C
2A
3C
4B
5A
6A
7B
8B
9B
10A
11B
12C
13A
14C
15A
16B
17B
18B
19A
20A


師說》進階問答題(共5題)

1. 韓愈為何要寫《師說》?他想糾正當時社會上哪些錯誤觀念?













✅ 作答要點:

  • 糾正當時社會輕視從師、以為拜師為恥的風氣。

  • 強調學無止境,無論年齡、身份高低,都應謙虛求師。

  • 提倡恢復古代尊師重道的精神。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在《師說》中扮演什麼角色?這句話帶出什麼重要的學習態度?














✅ 作答要點:

  • 說明人類知識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後天學習。

  • 強調謙虛受教、主動向他人學習的重要性。

  • 引出從師學習的必然性與合理性。


3. 《師說》中,韓愈運用了哪些比喻或舉例來說明「學無長幼,無問貴賤」的觀念?












✅ 作答要點:

  • 舉「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作例,即使技藝微小,也須拜師學習。

  • 強調不因職業、身份而妄自菲薄或驕傲自滿,學習的態度比地位重要。


4. 韓愈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句話如何表達師生之間的真正關係?













✅ 作答要點:

  • 師生關係的核心在於「道」的傳授,而不是地位、年齡。

  • 只要有人掌握「道」,即使身份卑微,也可以成為師長。

  • 強調求學應以「道」為中心,而非看重外在條件。


5. 請說明韓愈在《師說》中批評今人「恥學於師」的現象,並指出他主張的正確學習態度是什麼。













✅ 作答要點:

  • 批評今人自以為聰明,不肯虛心向他人學習,反而以拜師為恥。

  • 提倡應該謙虛求學,廣泛拜師,不分年齡、身份,只問能否傳「道」。

  • 認為學習應以求知求道為本,不應被虛榮心與世俗觀念左右。




《師說》短文理解題(共2篇)


📜 節錄一: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 問題一

1. 根據這段文字,韓愈認為「師者」的三個主要職責是什麼?










✅ 參考答案:
傳道(傳授做人做事的道理)、受業(教授學業知識)、解惑(解除學習上的疑問)。


✏️ 問題二

2. 這段話表達了什麼樣的學習態度?











✅ 參考答案:
人學習必須虛心向師,不恥於求教,否則迷惑將無法自行解決,強調學無止境且需依靠他人指導。


📜 節錄二:

原文: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 問題一

3. 這段文字中,「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被用來說明什麼道理?













✅ 參考答案:
即使是社會上地位較低的技藝之人,也必須依靠師傅學習才能掌握技藝;反諷那些自以為是而輕視從師的人。


✏️ 問題二

4. 為什麼韓愈認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是一件可笑可惜的事?










✅ 參考答案:
因為古代人即使從事微小技藝也知拜師學藝,反而現代人自命清高,不肯向有道之人學習,結果學識不如人,令人可惜又可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