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孔子傳

《孔子:決戰春秋》 高清 中英文字幕 周潤發主演

孔子,公元前5519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411日(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一。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國人兩千年來行為道德規範的制定者。

 《史記 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後裔,也就是皇室血統。周滅商後,周成王為安撫商朝舊部,分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帶)建國為宋。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

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叔梁紇先娶施氏,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

叔梁紇晚年與年輕女子顏氏生下孔子。由於孔子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又因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懷下孔子,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仲為第二的意思,叔梁紇的長子為孟皮,孟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歲時候,叔梁紇病逝,之後,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

孔子傳影片補充

u  中都宰: 官名。春秋鲁置。主管中等都城之行政长官。(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u  三桓,指魯國歷史上三個為魯桓公後代的卿大夫家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

u  魯定公(前556年—前495年),姬姓,名宋,為中國春秋時期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二十五任君主。他為魯昭公的庶弟,承襲魯昭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5年。其中公元前505年至前503年,執政主官為季孫氏家宰陽虎。前501年至前497年,任命孔子為大司寇,期間行攝相事。

u  司寇是中國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之一。與司馬、司空、司士、司徒並稱五官,掌管刑獄、糾察等事。司寇的屬官稱為「刑官」

u  司徒,古代職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司空、司士、司寇並稱「五官」,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

u  君不君,臣不臣: 君不像君、臣不像臣.

u  殉葬:

根據考古發現,商朝貴族死後有時會有戰俘或死者親屬、親兵作為殉葬品,即人殉,既有自願也有強制的情況[1]。甲骨文記載的商朝的人祭約一萬三千,其中四分之三爲武丁時期,主要爲戰爭俘虜,據甲骨文記載,商王最多的一次殺了585個戰俘進行人祭;

魯國統治者上層在季桓子之前是流行殉人習俗的,而季桓子特意囑咐不要再用人殉葬。《禮記·檀弓下》記載,陳乾昔臨死時囑咐兒子讓兩個婢女與他殉葬,其子說:「以殉葬,非禮也,況又同棺乎?」說明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摒棄殉葬漸成新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流行以陶俑、木俑代替人殉葬(最早的陶俑見於商代晚期,但直到春秋晚期俑殉才開始流行,秦始皇的兵馬俑即為最典型的俑殉實例)。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景公墓中發掘出166具殉人和20個人牲。戰國中期,秦獻公下令禁止人殉。]秦始皇死時,最有名的陪葬物並非活人,而是象徵保衛的兵馬俑,雖然秦始皇陵尚未被挖掘,但是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二世將秦始皇生前的宮妃和工匠全部殺死在陵墓中

u  據《史記》記載,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藝者七十二人,稱「七十二賢人」。 孔子有十位傑出弟子,號稱孔門四科十哲:

在德行方面出眾的有:顏回(子淵)、閔損(子騫)、冉耕(伯牛)、冉雍(仲弓)。

在言語方面出眾的有:宰予(子我)、端木賜(子貢)。

在文學方面出眾的有:言偃(子游)、卜商(子夏)。

在政事方面出眾的有:冉求(子有)、仲由(子路)。

u  選賢與能: 選拔任用有品德且有能力的人才。

u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所不喜歡的,不要加在別人身上。即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u  言之鑿鑿: 說話確實而有根據。

u  夾谷會盟,是指孔子在魯國任大司寇時跟齊國的一次外交。在春秋戰國時,齊景公憂慮魯國日益壯大,於是聽從黎鉏的建議,派人到魯國跟魯定公舉行夾谷之會以示和好,但同時會議目的亦為了使魯國屈服於齊國,然而,孔子在這次外交上取得了勝利。

 

u  南子據說是宋平公之女。嫁給衛靈公後,因其美艷而非常得寵,又因靈公昏庸,故而代掌國政。但南子好色,相傳與宋朝等人私通,衛靈公毫不在意。《左傳》記載,當時有野人稱其為母豬(婁豬)。衞靈公長子蒯聵謀害南子,事敗出奔,衞靈公死後,南子立蒯聵之子公孫輒,是為衛出公。後蒯聵發動兵變自立,是為衛後莊公,殺南子。南子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曾與孔子見面,即《子見南子》。子路因而對孔子疑心,但孔子向子路堅決表示,自己與南子絕無不當關係。《論語》對此事有所記述,但較為簡潔。

u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說:「這個社會完了?我沒見過喜歡美德如同喜歡美色的人。」

u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讀書人不可以沒有寬大的志向和堅忍的 毅力,因為他們的責任重大,要走的路也漫長而遙遠。

u  墮三都: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魯國的大司寇兼攝相事,為了加強君權,派子路墮毀三桓的三都私邑[3];即季孫氏的費邑(今山東費縣)、孟孫氏的郕邑(今山東寧陽)、叔孫氏的郈邑(今山東東平後亭村)。起初三桓的季孫斯(季桓子)、仲孫何忌(孟懿子)和叔孫州仇(叔孫武叔)想要抑制家臣勢力,也支持墮三都;叔孫氏先墮毀郈邑。接著費邑宰公山弗擾起兵反魯,率軍攻入魯國國都曲阜,魯定公和三桓入於季氏之宮、登武子之台,而孔子派申句須、樂頎率軍擊敗弗擾,使弗擾逃到齊國。後因郕邑宰公斂處父反對墮毀郕邑,而三桓亦開始反對墮三都,使墮三都沒能完全成功,不久之後孔子離開魯國並開始周遊列國。

 

孔子周遊列國路線,孔子周遊列國路線圖:從魯國出發,大致走了衛國、曹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等地。


關於孔子的十個八卦:
1.孔子叫什麼名字?
孔子,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
姓,在歷史開始的母系社會時,孩子都跟媽媽姓,所以姓,拆開來看就是女生的意思。後來轉為父系社會,姓這個字被爸爸偷走,變成爸爸專用。
氏,則是當爸爸生了太多孩子,為了區分不同的分支,所以增加了「氏」。例如李姓爸爸的二兒子搬到基隆去,「姓」還是一樣,但是「氏」可能就會是基隆。
名,是嬰兒在三個月的時候由父親取的,通常只有長輩才能叫。
字,則是二十歲以後,朋友之間互相稱呼用的。
所以如果要問孔子姓什麼,他不姓孔,姓子。不過如果這樣叫做子子,不是很好聽。另外,如果穿梭到春秋時代,請叫他仲尼,不要叫他丘。他老人家會生氣!
2.孔子為什麼叫做子?
子的意思,是中國古代對人的尊稱,主要是稱呼老師,或是有道德學問的人。孔仲尼先生是老師,也是有道德學問的人,所以我們稱他為孔子。像我就不能稱呼為「子」,不論是驢子、秋子、原子,都很難聽。
3.孔子哪國人?
孔子姓子,子的這個姓的來源,來自於商朝,商朝最有名的君主叫做紂王,紂王的名字就是子受辛(很像拉麵的名字),商朝滅亡以後,後人被封到宋國,大概是河南這一帶。他們家原本是宋國的貴族,後來因為內亂,孔子的祖先就逃到魯國,也就是山東這裡。
4. 孔子的老爸是誰?
孔子的爸爸,姓子,氏孔,名紇,字叔梁。但是古代人因為先念字,再念名,所以大家都叫他叔梁紇。所以如果路上遇到孔子,其實應該叫他仲尼丘。不過,叫人家泥鰍,不太好聽。
叔梁紇有幾個偉大事蹟:第一,他力大無窮,可以把閘門舉起來,孟子就說,孔爸跟老虎一樣有力氣。第二,身高大約200公分,孔子的身高就是遺傳他的。第三,他有三個老婆,一共生了九個女兒,二個兒子。
5. 孔子他媽是哪位?
孔子他媽,叫做顏徵在。叔梁紇的大老婆,生了九個女兒沒兒子;二老婆,有一個兒子,但是因為腳不好,古代人很機車,認為這樣不能拜祖先,所以叔梁紇就決定找第三個對象,也就是孔子他媽。
叔梁紇跟孔子他媽發生關係的時候,已經72歲了,他媽當年才18歲,這也是厲害了。而且,是他媽主動要跟他在一起的,所以不能說叔梁紇是壞人,只是兩人年紀差了54歲而已。
6. 孔子是誰生的?
我很想直接說,是叔梁紇跟顏徵在生的。But,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有三種不同的版本:
第一種版本是,孔子是麒麟送來的,問題孔子又不是啤酒,所以這一點不用相信。第二種版本,孔子是老虎叼來的,因為孔子他出生的時候長得太醜,據說他出生的樣子是:眼露筋、耳露輪、鼻露孔、嘴露齒,把他老爸嚇到。所以叔梁紇就把他丟到荒郊野外,但是後來老爸偷偷去看,竟然發現老虎跟老鷹都來照顧他,老爸被感動到,於是把他撿回來。
古代人信這種東西,我也是醉了。
第三種版本是史記。這裡的記載是,叔梁紇與顏徵在「野合」所生。簡單來說,司馬遷透露了一件事,孔子其實是在兩個人沒結婚的一夜情以後所生,聽起來比較合乎情理。
7.孔子有幾個兄弟姊妹?
他有九個姐姐、一個哥哥。九個姐姐沒有名字留下來,但是哥哥叫做皮。有人稱他叫做孔皮,或是伯皮。為什麼叫做伯皮,因為老大叫做「伯」。像是孔子,他是老二,所以叫做「仲」尼。
8.孔子有沒有娶妻生子?
孔子「曾經」有個老婆,叫做幵(ㄐㄧㄤ)官氏,也是宋國人。我講「曾經」,是因為後來他老婆生了一個兒子叫做鯉,而孔子越來越有名以後,就跟她離婚了,講離婚是好聽,其實是孔子休了她,以後我們再來談談她的故事。
為什麼叫做鯉?因為兒子出生的時候,魯昭公送了鯉魚以祝賀孔子,孔子覺得很榮幸,所以就把兒子取名叫做鯉,字伯魚。
還好,魯昭公當時不是送豬。
9.孔子長相與身高如何?
孔子不能算是太帥,因為他的頭頂「中間低,四周高」,根據司馬隱的說法,有點像是倒過來的屋頂。但是身高就很驚人了,他的身高是9尺6寸,大約現在的196.8公分,所以當時他有個外號叫做「長人」。當年如果魯國有籃球隊,他應該可以打中鋒,說不定人稱魯國姚明之類的。
10.孔子有沒有外遇?
傳說中有,而且是跟有夫之婦在一起。
孔子到處趴趴走的時候,到了衛國。衛國有個美女,是衛國國君衛靈公的老婆,據說長得非常正。但是,因為衛靈公年紀太大,很多人都傳說衛靈公可能無法,而她也因為這樣,被輿論說得很難聽,例如到處勾搭男人之類的。
孔子一到衛國,南子就想見他。兩個人約在密室當中,衛靈公不在場。兩個人一談就是很久,孔子走出密室以後,孔子的學生子路非常不高興,就對孔子說了一些不爽的話。孔子連忙撇清,「我什麼都沒做,不要亂猜,如果有,我被踢公背啊打死 ! 我被踢公背啊打死 !」
這話聽起來是不是很心虛 ?
「被踢公背啊打死」這句話竟然連講兩遍。根據我豐富的離婚經驗,這麼氣急敗壞的否認,肯定有鬼。而且,一個月後,孔子還留在衛國,有一天,衛靈公、南子與孔子一起乘車過大街,衛靈公和南子同一車在前,孔子自己孤單的搭車在後。孔子下車後十分不滿,嫌衛靈公好色,一氣之下就離開了衛國。
奇怪了,夫妻同車就罵人家好色,這不是很詭異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