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決戰春秋》 高清 中英文字幕
周潤發主演
16分鐘版本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一。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國人兩千年來行為道德規範的制定者。
《史記 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後裔,也就是皇室血統。周滅商後,周成王為安撫商朝舊部,分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帶)建國為宋。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
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叔梁紇先娶施氏,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
叔梁紇晚年與年輕女子顏氏生下孔子。由於孔子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又因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懷下孔子,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仲為第二的意思,叔梁紇的長子為孟皮,孟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歲時候,叔梁紇病逝,之後,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
孔子傳影片補充
u 中都宰:
官名。春秋鲁置。主管中等都城之行政长官。(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u 三桓,指魯國歷史上三個為魯桓公後代的卿大夫家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
u 魯定公(前556年—前495年),姬姓,名宋,為中國春秋時期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二十五任君主。他為魯昭公的庶弟,承襲魯昭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5年。其中公元前505年至前503年,執政主官為季孫氏家宰陽虎。前501年至前497年,任命孔子為大司寇,期間行攝相事。
u 司寇是中國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之一。與司馬、司空、司士、司徒並稱五官,掌管刑獄、糾察等事。司寇的屬官稱為「刑官」
u 司徒,古代職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司空、司士、司寇並稱「五官」,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
u 君不君,臣不臣: 君不像君、臣不像臣.
u 殉葬:
根據考古發現,商朝貴族死後有時會有戰俘或死者親屬、親兵作為殉葬品,即人殉,既有自願也有強制的情況[1]。甲骨文記載的商朝的人祭約一萬三千,其中四分之三爲武丁時期,主要爲戰爭俘虜,據甲骨文記載,商王最多的一次殺了585個戰俘進行人祭;
魯國統治者上層在季桓子之前是流行殉人習俗的,而季桓子特意囑咐不要再用人殉葬。《禮記·檀弓下》記載,陳乾昔臨死時囑咐兒子讓兩個婢女與他殉葬,其子說:「以殉葬,非禮也,況又同棺乎?」說明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摒棄殉葬漸成新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流行以陶俑、木俑代替人殉葬(最早的陶俑見於商代晚期,但直到春秋晚期俑殉才開始流行,秦始皇的兵馬俑即為最典型的俑殉實例)。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景公墓中發掘出166具殉人和20個人牲。戰國中期,秦獻公下令禁止人殉。]秦始皇死時,最有名的陪葬物並非活人,而是象徵保衛的兵馬俑,雖然秦始皇陵尚未被挖掘,但是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二世將秦始皇生前的宮妃和工匠全部殺死在陵墓中。
u 據《史記》記載,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藝者七十二人,稱「七十二賢人」。 孔子有十位傑出弟子,號稱孔門四科十哲:
在德行方面出眾的有:顏回(子淵)、閔損(子騫)、冉耕(伯牛)、冉雍(仲弓)。
在言語方面出眾的有:宰予(子我)、端木賜(子貢)。
在文學方面出眾的有:言偃(子游)、卜商(子夏)。
在政事方面出眾的有:冉求(子有)、仲由(子路)。
u 選賢與能: 選拔任用有品德且有能力的人才。
u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所不喜歡的,不要加在別人身上。即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u 言之鑿鑿: 說話確實而有根據。
u 夾谷會盟,是指孔子在魯國任大司寇時跟齊國的一次外交。在春秋戰國時,齊景公憂慮魯國日益壯大,於是聽從黎鉏的建議,派人到魯國跟魯定公舉行夾谷之會以示和好,但同時會議目的亦為了使魯國屈服於齊國,然而,孔子在這次外交上取得了勝利。
u 南子據說是宋平公之女。嫁給衛靈公後,因其美艷而非常得寵,又因靈公昏庸,故而代掌國政。但南子好色,相傳與宋朝等人私通,衛靈公毫不在意。《左傳》記載,當時有野人稱其為母豬(婁豬)。衞靈公長子蒯聵謀害南子,事敗出奔,衞靈公死後,南子立蒯聵之子公孫輒,是為衛出公。後蒯聵發動兵變自立,是為衛後莊公,殺南子。南子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曾與孔子見面,即《子見南子》。子路因而對孔子疑心,但孔子向子路堅決表示,自己與南子絕無不當關係。《論語》對此事有所記述,但較為簡潔。
u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說:「這個社會完了?我沒見過喜歡美德如同喜歡美色的人。」
u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讀書人不可以沒有寬大的志向和堅忍的
毅力,因為他們的責任重大,要走的路也漫長而遙遠。
u 墮三都: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魯國的大司寇兼攝相事,為了加強君權,派子路墮毀三桓的三都私邑[3];即季孫氏的費邑(今山東費縣)、孟孫氏的郕邑(今山東寧陽)、叔孫氏的郈邑(今山東東平後亭村)。起初三桓的季孫斯(季桓子)、仲孫何忌(孟懿子)和叔孫州仇(叔孫武叔)想要抑制家臣勢力,也支持墮三都;叔孫氏先墮毀郈邑。接著費邑宰公山弗擾起兵反魯,率軍攻入魯國國都曲阜,魯定公和三桓入於季氏之宮、登武子之台,而孔子派申句須、樂頎率軍擊敗弗擾,使弗擾逃到齊國。後因郕邑宰公斂處父反對墮毀郕邑,而三桓亦開始反對墮三都,使墮三都沒能完全成功,不久之後孔子離開魯國並開始周遊列國。
孔子周遊列國路線,孔子周遊列國路線圖:從魯國出發,大致走了衛國、曹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等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