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追蹤 2013-01-15 pt.2/5 張愛玲(關於家庭)
小說家許榮哲的我是天才的故事(04:31秒開始~21:23秒)
-----------------------------------------------------------------------------------------------------
-----------------------------------------------------------------------------------------------------
--------------------------------------------------------------------------------------------------------------------------
張愛玲是一位細膩多情的女作家,她筆下精妙絕倫的小說、散文等,無一不是在修辭運用方面的優秀典範。中篇小說《金鎖記》是張愛玲最成熟的作品之一,”本文就以《金鎖記》為例,深入分析其張愛玲在文學創作中對修辭的選擇與運用。
一、比喻
比喻是張愛玲作品中最常見的辭格,比喻的運用主要有著化陌生為熟悉、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易懂、化平淡為生動的效果。
1.喻體的選取
《金鎖記》中比喻的喻體有著世俗化、色彩豐富、古典與現代的交織的特色。首先,選取世俗化的喻體,如“鋸了嘴的葫蘆”、“滾燙的蠟燭油”、“一棵較嫩雪裡紅”等,將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作為喻體用於文學語言中,突顯了俗物其實也是有詩意和美感的,這樣的處理讓讀者產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其次,選取具有色彩豐富的喻體,用“金灰”來形容姜家沉悶敝舊的陽光,用“一窠紅的星”和“一窠綠的星”來形容長白在熱戀中所見的車窗外夢幻般的紅燈和綠燈,鮮豔的色彩對比不僅可以增進語言的可視性,還能通過色調的冷暖來表達感情,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和濃烈的情感對比,具有奇特的藝術感染力。此外,既選取了古典的喻體,如用“雲軒信箋上的一滴淚珠”這樣含蓄柔美的喻體來形容年輕人眼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又選取了富有時代氣息的喻體,如用“電影配音機損壞之後的鏽軋”來形容七巧尖刻的聲音,這種古典與現代的交織對比,給人一種新舊時空和文化碰撞的新鮮獨特的感受。
2.本體與喻體之間的感覺轉換:
《金鎖記》中的修辭融通了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多種感覺,這幾種感覺又可以自由轉換,不固定在一種感覺中,可以拓展我們對作品的體驗角度,創造出了一種陌生的修辭效果。
例:她那扁平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
這裡就是聽覺向觸覺的轉換,將曹七巧那種尖銳刻薄的聲音比作剃刀片,聽起來就像用剃刀刮心一樣刺痛。這種對聲音新鮮、陌生的語言修飾延長了我們的感受,修辭力度大膽而深刻。
3.本體與喻體的動靜轉換
《金鎖記》中,用一個靜態的事物來比喻富於變化的、稍縱即逝的動態的事物,在同一靜止的時空上可以讓讀者欣賞到變化著的事物,這給讀者一種非常奇異的、陌生的感受。
例:地平線上的曉色,一層綠,一層黃,又一層紅,如同切開的西瓜——是太陽要上來了。
這樣的比喻像一幅油彩畫一樣將一個絢爛的過程凝固在靜止的畫面上,把漸變的曉色比喻成切開的西瓜,把日出時天空顏色的綠、黃、紅三種層次變化以西瓜這種一種靜止的、可視的喻體表現出來,讓我們能夠在瞬間捕捉到日出的漸變之美,修辭手法不拘一格。
4.本體和喻體從有生命到無生命的轉換
本體和喻體從有生命到無生命的轉換,是一中非人化的過程,這種怪異的手法,能夠產生難以接受的怪異的修辭體驗。
例:她睜著眼直勾勾地朝前望著,耳朵上的實心小墜子像兩隻銅釘把她釘在門上——玻璃匣子裡蝴蝶的標本,鮮豔而悽愴。
將曹七巧比作沒有生命的蝴蝶標本,寫出了她嫁入姜家後的生活空虛而沒有生趣,連對小叔子的憧憬也由於不幸的地位而被無情地拒絕了,本是蝴蝶一樣絢麗的青春,卻被沉悶的封建婚姻套上了黃金枷鎖的曹七巧,從鮮活的人成為了死寂的標本,給人一種難以承受的、沉重的體驗。
二、對比
在《金鎖記》全文中,對比的運用也起到了增強小說語言感染力的作用。對比是有意把兩種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映照,其作用是使語言色彩更加鮮明突出,表達的情感也更加強烈而真實。
1.色彩對比
《金鎖記》中的色彩對比尤為鮮明。在描繪人物肖像、心理和境遇時,多用的是灰冷的色調,如“青白色的手”、“藍影子”、“白香雲紗衫”、“黑裙子”、“冷去的屍身的顏色”等;在描繪姜家的環境是,多用的是俗豔、暖亮的色調,如“芙蓉鳥”、“金灰”、“金漆箱籠”等。色彩的冷暖對比,給我們以強烈視覺刺激,延展了我們的視覺體驗,表現出在姜家安逸奢華的生活中主人公的空虛窒息、苦寂沉悶的內心感受。
2.時空對比
《金鎖記》中時空的對比寫得尤為細膩。
例:她摸索著腕上的翠玉鐲子,徐徐將那鐲子順著瘦骨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它年輕的時候有過滾圓的胳膊。就連出了嫁之後幾年,鐲子裡也只得塞進一條洋縐手帕。
這裡選取了一個很獨特的角度,從細節入手,通過寫鐲子相對於手臂的大小變化,既誇張又真實地從側面反映出曹七巧青春的流逝,讓讀者體會到曹七巧晚年時回憶的辛酸和淒涼,修辭效果新穎而獨特。
3.美醜對比
《金鎖記》中的美醜對比尤為明顯。
例1:長安靜靜的跟在他後面送了出來。她的藏青長袖旗袍上有著淺黃的雛菊。她雙手交握著,臉上現出稀有的柔和。
例2:……她單叉著褲子,摣開了兩腿坐著,兩隻手按在胯間露出的凳子上,歪著頭,下巴擱在心口上淒淒慘慘……
同樣是寫長安,其言行舉止卻有著天壤之別。例1中溫柔恬靜的如同大家閨秀般的長安,是愛人眼中的長安,張愛玲用了“雛菊”、“柔和”等詞語,將長安站在童世舫面前時嫺靜美麗的姿態寫得淋漓盡致。例2中是未遇見童世舫之前的長安,在母親的逼迫下失去了生活的動力,越來越像母親一般尖酸刻薄、舉止粗陋。通過長安前後兩種不同的姿態舉止的對比,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愛情的偉大,它可以瞬間使女子變得脫胎換骨,使讀者印象深刻,產生共鳴。endprint
三、反復
1.人物對話中的反復
《金鎖記》是張愛玲筆下情節最為起伏跌宕的小說之一,其中人物的語言,無一不是語氣強烈、感情色彩濃厚的。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小說中人物話語中出現的詞語反復起到了加強語氣和情感的作用。
例1:七巧道:“天哪,你沒挨著他的肉,你不知道沒病的身子是多好的……多好的……”
這裡兩用了兩次“多好的”,突出了曹七巧對自己患軟骨病的丈夫的極端厭惡以及自然情欲的壓抑和憧憬。
例2:“你要我賣了田去買你的房子?你要我賣田?錢一經你的手,還有得說麼?你哄我——你拿那樣的話來哄我——你拿我當傻子——”
這裡出現了多次反復,且是連綿的、漸進式的反復,首先是“賣田”以問句的形式進行了反復,緊接著又是“哄”字的反復,最後是“拿”字的反復,在語氣上顯得急促、尖銳和強烈,正好把曹七巧質問姜季澤欺騙自己的感情時的暴躁、怒意和狠勁表現得淋漓盡致,呈現給我們一個傷透了心的人物形象,語言自然真實、愛恨分明。
2.疊詞反復
疊詞的反復,加強了疊詞的音響效果,能起到一詠三歎的效果。《金鎖記》中出現了大量的疊詞,如“瘋瘋癲癲”、“久久”、“吱吱咯咯”、“漸漸”等,這些疊詞的運用可以疊詞所表示的語言韻味更濃,形象更豐滿,抒情達意時更婉轉貼切,增強小說的韻律美、節奏感和形象性。
例:七巧低著頭,沐浴在陽光裡,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
這裡的“細細”兩字連用了兩次,在音韻上,有一種連綿不絕、細膩婉轉的感覺,將曹七巧內心難以言表的溫柔和被愛的喜悅形象深刻地表現了出來,猶如陽光流水般,細細地從女主人公內心流淌出來,連我們也不知不覺被感染了。
3.意象的反復與突破
《金鎖記》中有許多新穎、獨特的意象,如太陽、月亮、美麗而蒼涼的手勢、枷鎖等,這些意象在全文中反復出現,前後呼應,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太陽、月亮這兩個意象的寓意本是相互對立的,但《金鎖記》對這兩種意象進行了扭曲,它們相互交融,創造出了另一種絕望的、陰森的、怪異的意象,給我們奇特的體驗:
例1: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雲,像是漆黑的天上的一個白太陽。
例2:窗外還是那使人汗毛凜凜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個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陽。
在古典美學思想中,太陽這一意象大多意味著希望和光明,是溫暖的、正義的象徵;月亮則有著陰柔的、浪漫的意味,多用於喻指相思之情、閨怨之愁等。《金鎖記》中,“太陽”和“月亮”這兩個意象反復出現,起到了強調的作用,月亮這一意象是瘋狂的、恐怖的、壓抑的形象,而太陽這一意象也被扭曲成慘白的、怪異的、代表著人生幻滅的形象,打破了傳統的對立局面,這兩個意象的交融起來,共同喻指了在封建婚姻的枷鎖和“丈夫不像個丈夫,婆婆也不像個婆婆”的瘋狂世界中女性身心的痛苦和絕望。這種突破傳統的手法給我們從未有過的新奇感受和深刻體驗。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金鎖記》中最突出的辭格是比喻、對比和反復。小說中的比喻不僅靈活多、不拘一格,而且有著世俗化、陌生化等特色;對比中色彩對比、時空對比、美醜對比不僅深刻而鮮明,而且感情飽滿而強烈;反復中不僅有話語的反復、疊詞的反復,更有意象的反復和對傳統意象喻意的突破。這些辭格的靈活用法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以達到巧妙利用語言文字手段,提升語言表達效果的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