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豐富我的天使們 王浩威
▎課文
1 當一位精神科醫師,其實是十分幸運也十分幸福的。至少,我自己是這樣的看法。
2 經常,朋友憂心忡忡1地問我:怎麼可能承受這許多心理苦難呢?尤其,在美國有個統計,醫師的自殺率的確向來以精神科和麻醉科最常名列前茅。只是,我在這許多苦難中,反而看到更多樣的生命形式,更豐盛的生命潛能;甚至,經常可以在相處數年的病人身上,感覺到生命成長的旺盛活力,恍如在深夜裡麥子落地以後,聽見了努力發芽伸出胚葉2的隆隆喜悅聲。
段旨:寫自己擔任精神科醫師的體悟:心理壓力雖大,但能看見更豐富的生命潛能。
3 小茜也是我在當住院醫師3時就認識的個案4,那時她還是清湯掛麵5的高中女生。先天的體質再加上秀異女中的壓力,躁鬱症6發作了,她也被迫休學了。
4 後來,我去了花蓮工作,幾年以後才又回到同一家醫院。沒多久才知道原來她又住院了,而且,在失去聯絡的這許多年,躁鬱的週期經常不穩定地來襲。
5 「你們醫師怎麼這樣子呢,總是欺騙病人說沒啥副作用,可是,可是我幾乎失去了自己。」她回到門診時,抱怨上次住院的經驗,控訴著強制施行的電氣痙攣療法7教她失去了多年的記憶。
6 雖然,一再復發的躁鬱症造成了數度的休學,她的好強性格還是逼自己考上大學,而且就快畢業了。她的聲音充滿了壓抑的憤怒,長年病苦造成的過度成熟性格,反而渾身散發著女性少見的悲壯氣氛,幾乎要讓小小的門診間窒息了。
段旨:寫個案小茜的病情發展及其對電氣療法的不滿。
7 雖然,那次住院不是我照顧的,電療的決定過程更是一點都沒參與;但是,強烈的罪惡感還是教我沉重了。畢竟,在我們的專業訓練過程中,一切閱讀的厚重書籍和最新論文,都告訴著我們電療造成的記憶力影響是輕微而短暫的。甚至,這些世界專家的文章裡,不只有科學的實驗來證明這副作用的微不足道,甚至也經常引用個案的現身說法8作為支持。
段旨:專業的醫療過程與患者感受間的落差,使作者感到愧疚與沉重。→作者意識到教科書中的作法不能一體適用每個病患,須給予單一個體更多尊重與考量。
8 小茜卻是憤怒的。
9 上個月,她回到了學校,除了這兩年來拿高分的法文幾乎完全陌生以外,剛好系上也來了一位外國人。同班的同學都高興極了,充滿了老友重逢的喜悅氣氛,她也看見了那位陌生人十分熱絡9地朝向她表示歡喜,只是,她很認真搜索記憶裡的每一個角落,卻是一點印象都沒有,只有全然的生疏、困惑和一陣一陣湧上心頭的恐慌。
10 「你知道那感覺嗎?像是被所有的朋友拋棄了,一個人孤立在不同時光的另一個世界。」她平靜的口氣,反而教我更哀傷了。
段旨:寫小茜電療後喪失記憶的情形。
11 我只能鼓勵她多講一些,甚至乾脆寫下來,再強烈的控訴也無所謂。這般痛苦的生命經驗,幾乎撕裂了她勉強支撐的鬥志,我卻因為只是個精神科醫師,只要有一點點愧疚感就可以擁有同樣的極致體驗了。經常,病人難以承受的痛苦,我們卻輕易地從中獲取了專業知識和人生哲學的體會。
12 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10在他的作品醫院風雲11裡,曾經有一幕鏡頭在病歷倉庫裡緩慢巡弋12,泛黃而斑駁的病歷紙,一層明顯的灰塵。這時,旁白深沉的喃喃響起:「每一張紙上密密麻麻的字跡,都是由病人的鮮血慢慢寫成。」
段旨:了解到醫者領悟到的人生哲學及醫學知識,都是從病人的痛苦中獲得。→醫生不須經歷病患的痛苦,卻能透過接觸及診療的過程,輕易獲取醫療知識與人生體會;然而病患不見得能立即得到治癒,作者為此感到內疚。
13 幸運的是,小茜終於願意固定服用預防躁鬱症復發的藥片了。
14 以往,也許是少年時代生病的特殊經驗吧,讓她長成了全然不要人幫助的好強性格,希望完全和同學一樣,而拒絕任何罹病該有的權利。然而,固定吃藥象徵著她的與眾不同,自然她就經常擅自停藥了;再加上她嚴以律己帶給自己近乎苦行13自虐的壓力,兩者累積下來的強大阻力,經常引起了疾病的復發。如今,她願意固定吃藥,相信是她已經更成熟了,對自己更有信心、更自在了,也就不再以別人為所謂「正常」的標準。
段旨:寫小茜變得更為成熟,願意吃藥穩定病情。
15 在門診,不管精神科還是內科,似乎總是充滿了「不必吃藥才算正常」、甚至是「吃藥就是不完整的人」的觀念。於是,糖尿病的病人問新陳代謝科醫師什麼時候才可以不用吃藥,高血壓的問心臟科也是同樣的問題,當然精神科也不例外。
16 我總是推一推自己的眼鏡,回答這些急切求好的心情說:「你看看,近視不也是一種病嗎?我這輩子注定要依賴這副眼鏡做人生枴杖了,但是日子還是可以很充實呀。」
17 藥物或其他類的長期治療,重要的是自己能否澈底接受,願意讓它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的個案可以做到這一點,我就深深相信他自己的人生哲學已經讓他有一定的成熟度了,不再需要以別人做正常的指標了。
段旨:提出一般人面對長期治療的態度,並抒發自己對於「正常」標準的思考。
18 就像我的青少年時代,一段最灰暗而悲觀的歲月。經常,一個人坐著火車從中部到臺北排隊看病,追蹤治療必須長期服藥的慢性腎臟病。那時,孤獨坐在漫長鐵道上的火車車廂裡,擔心著是否好不容易減少到每天兩顆的類固醇14又要被黃教授加個半顆了。甚至,在學校裡總是自卑地覺得自己是外星人似的,否則為何沒人跟我一樣吃藥呢。這種敏感的性格蔓延15著,連考試考了班上第一名,都會覺得「與眾不同」而痛苦萬分。
19 我是幸運的。那時,一起擠在特別門診等待的病友,有的日益惡化而必須洗腎,甚至早夭了;有的多年後再次重逢時,還固定吃著那幾顆粉紅色的類固醇。而我是極少數的幸運兒,竟然完全不用吃藥,也不必忌諱食物的鹽分和運動的負擔。
20 只是,我想,如果我的病不能痊癒,還是必須一直服藥,會不會也像小茜,還有我自己的許多病人一樣,因為好強、沮喪或賭氣,拒絕服藥而任身體敗壞?我相信,如果病情一直延到高中或大學,恐怕是寧可選擇消極的死亡而不吃藥吧。
段旨:回憶自己青少年時患病的心路歷程。
21 我跟大家一樣,曾經都是害怕自己不夠標準、不夠完美、沒有同年紀伙伴應有的模樣。就像我們日常的文化一樣,永遠都是對自己也對別人不斷苛責和要求,從來都不懂也不敢肯定自己或誇讚自己,一點點可以讓自己生命喜悅的自戀都不被允許。
段旨:由病患和自己的經驗歸結出問題的根本原因——苛責與要求的文化。
22 然而,跌跌撞撞16許多年以後,小茜都做到我所不能做到的了。她開始固定習慣吃藥,可見她的性格已經圓融到可以接受自己的一切,而擺脫了世俗的好壞標準。
段旨:寫小茜的成長及其背後意義——「擺脫了世俗的好壞標準」。
23 捷克小說家昆德拉有一本國內頗受歡迎的小說,生命中無法承受之輕,一九八四年出版的作品。
24 為什麼「輕」,反而才是生命所無法承受的?昆德拉其實是一位嚮往著人類永恆價值的作家。對他來說,一切的文明發展都只是愈來愈輕薄短小,愈來愈媚俗19罷了。他是相當菁英主義20的,而且,恐怕是尼采21式的超人哲學22,才會脫口引用猶太俗諺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人類愈是努力去想,離真理就更遠了。
25 對昆德拉來說,一般人都是過著庸庸碌碌的生活,使他不得不以上帝的姿態嘲笑一切。於是,生命中所無法忍受的反而是一切的輕。
段旨:簡介米蘭‧昆德拉的思想。
補充: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意思解析:人類常常自以為可以掌控一切,透過計畫、思考來安排自己的未來。然而,這句話提醒我們——無論人怎麼設想,世事總有變數,很多事情超出我們的掌控,上天自有安排。當人自信滿滿地規劃,認為可以預測或主宰未來時,上帝(象徵命運、宇宙、自然法則)便「發笑」,因為人類的認知和掌控能力其實有限,總有意想不到的變化發生。
26 像我這樣一個平凡的精神科醫師,坐在不起眼的診療室裡,恍如是在井底裡深居許久的慘綠青蛙。任何走進井裡的,都是帶來訊息的使者,教我認識井外的世界。這時,上帝發不發笑,反而是我不在乎的事了。
27 每一位個案都是豐富我世界的天使。對他們而言,小小的傷口也許是永遠無法遺忘的痛,以至於沉重地落入了這一口井。而我遇見了,聽見了,也因而偷窺到生命的一些些哲理。
28 輕,對某些人而言,也許是生命所無法忍受的;然而,在我狹隘的世界,生命所無法遺忘的,都是永遠沉重的負擔。
段旨:以醫師的立場感謝病患讓他領悟到人生哲理。
▎注釋
1憂心忡忡 憂愁不安的樣子。忡忡,音ㄔㄨㄥ ㄔㄨㄥ,憂愁的樣子。
2胚葉 植物種子初生的嫩葉。
3住院醫師 為醫師職涯階段之一,因最常駐守醫院而得名。
4個案 分析、研究某一特定對象或問題而建立的案例,此指接受治療的病人。
5清湯掛麵 形容女學生直而齊耳的短髮髮型。
6躁鬱症 一種情感性精神疾病,主要症狀是患者情緒不穩定,會經歷躁期和鬱期兩種狀態,兩期可能混合存在或交替出現,嚴重影響生活。
7電氣痙攣療法 一種醫學療法,簡稱電療,以微量電流刺激患者腦部來誘發痙攣,以調節大腦功能,為現代治療精神疾病的一種技術。痙攣,音ㄐㄧㄥˋ ㄌㄨㄢˊ,肌肉急遽而不自主的收縮。
8現身說法 以親身經歷為例證,來勸導、說服別人。
9熱絡 親熱、熱烈。
10拉斯‧馮‧提爾 (Lars
von Trier)丹麥人,為電影導演、劇作家,拍攝手法前衛,擅長營造詭譎氣氛,個人特色鮮明,作品有醫院風雲、歐洲三部曲(犯罪分子、瘟疫、歐洲特快車)、在黑暗中漫舞等。
11醫院風雲 為一部以丹麥王國醫院為背景,探討醫界道德良知的影集。
12巡弋 船艦在海上巡邏,此指電影鏡頭的移動。弋,音ㄧˋ。
13苦行 宗教徒刻苦修行,此指以常人所難以忍受的生活磨練自己。
14類固醇 一種可抑制發炎與過敏的人體激素,藥物多由化學合成。
15蔓延 擴展、延伸。
16跌跌撞撞 走路搖晃不穩的樣子,此指挫折不斷。
17昆德拉 (Milan Kundera)即米蘭‧昆德拉,捷克裔法國作家,著有生命中無法承受之輕、笑忘書、不朽等小說。
18生命中無法承受之輕 是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以一九六八年蘇聯入侵捷克為背景,藉描述四位男女主角的情感交織以諷刺時局。
19媚俗 (kitsch)討好世俗。媚,討好。
20菁英主義 十九世紀末興起於歐洲的一種思潮,強調追求個人的優秀傑出,輕視一般大眾的能力與品味。
21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德國哲學家,主張人應掙脫陳腐的道德價值束縛,並從人生逆境中成長,努力超越阻礙,成為主宰自我命運的人。
22超人哲學 尼采的哲學主張之一,強調人應以意志力超越當下的現實狀態,並成長為一個心智清明而偉大的個體。
補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是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於1984年出版的小說。這部作品的核心探討在於**「輕」與「重」**這一對哲學性的對立概念,透過角色的人生抉擇、愛情、命運,呈現出人存在的荒謬與不可知。
核心主題:
-
輕與重的對比:
-
重:象徵責任、意義、命運的重量,人生中無法逃避的種種負擔,例如愛情的承諾、歷史的壓力、選擇的後果。
-
輕:象徵自由、逃避、瞬間的快樂,像是一切都無所謂、不留痕跡的生活。
昆德拉質疑:人生若只活一次,無法重來,是否一切都是輕飄飄、沒有重量的?還是因為不可重複,選擇才變得沉重?
-
-
存在的荒謬性:
-
人生中的選擇無法驗證對錯,因為每個決定都只有一次,沒有「試驗版」。這讓存在變得無比輕盈,卻又讓人感受到難以承受的空虛與不安。
-
如小說開頭引用尼采的「永劫回歸」,如果人生不斷重複,人會覺得更有意義嗎?還是會被壓得喘不過氣?
-
-
愛情與自由的辯證:
-
主角托馬斯(Tomáš)在愛情與自由間搖擺不定,他追求輕盈的感情,害怕被束縛,但與特麗莎(Tereza)的愛情卻讓他感受到「重」的力量,無法逃離。
-
特麗莎渴望精神上的深刻連結與忠誠,她無法忍受托馬斯的「輕」,但又離不開他。
-
莎賓娜(Sabina)則是極端的「輕」,她逃避一切重的羈絆,不斷追求自由與變化。
-
-
個人與歷史:
-
故事背景是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及其後的蘇聯入侵,這一段歷史成為角色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個人的選擇與國家的命運糾纏在一起,突顯人在大歷史面前的渺小。
-
總結一句話:
人生的「輕」令人自由卻空虛,「重」賦予意義卻使人難以承受。
昆德拉藉由角色的愛情與命運,探討存在的矛盾,呈現出一種東歐哲學式的悲觀與浪漫,讓人在輕與重之間反思自己的人生態度。
6躁鬱症:形辨—躁
(1)躁:音ㄗㄠˋ,性急、不冷靜。例:躁鬱症、暴躁、急躁。
(2)燥:音ㄗㄠˋ,乾、缺少水分。例:乾燥、天乾物燥。
(3)噪:音ㄗㄠˋ,吵鬧、喧鬧。例:聒噪、聲名大噪。【105學測】
(4)臊:音ㄙㄠˋ,害羞、難為情。例:害臊。
7電氣痙攣療法:形辨—痙
(1)痙:音ㄐㄧㄥˋ,肌肉急遽而不自主的收縮。例:痙攣。
(2)逕:音ㄐㄧㄥˋ,直接。例:一逕、逕自。
(3)徑:音ㄐㄧㄥˋ,小路,或泛指道路。例:捷徑、行不由徑(比喻行事光明正大)。
(4)脛:音ㄐㄧㄥˋ,小腿。例:不脛而走(不用腿也能去。比喻事物不用推廣,也能迅速
傳播)。
(5)涇:音ㄐㄧㄥ,河流名。例:涇渭分明(比喻是非好壞區別得非常清楚)。
形辨攣
(1)攣:音ㄌㄨㄢˊ,手、足因抽搐而彎曲不能伸直。例:痙攣。
(2)孿:音ㄌㄨㄢˊ,雙胞胎。例:孿生兄弟。
(3)巒:音ㄌㄨㄢˊ,連綿不斷的山群。例:山巒。
(4)鑾:音ㄌㄨㄢˊ,君王的車駕,亦借指君王。例:鑾駕、金鑾殿。
偏旁 |
例詞 |
字音 |
至 |
1.感到「窒」息 |
|
2.「桎」梏 腳鐐手銬。後引申為束縛人的事物。梏,音ㄍㄨˋ。 |
|
|
3.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
|
|
4.耄「耋」之年 指八、九十歲。 |
|
|
5.不分軒「輊」 比喻分不出高下,實力相當。 |
|
偏旁 |
例詞 |
字形 |
|
1.肌肉痙「ㄌㄨㄢˊ」 |
|
2.層「ㄌㄨㄢˊ」疊嶂 山峰重疊,連綿不斷。 |
|
|
3.「ㄌㄨㄢˊ」生兄弟 雙胞胎。 |
|
|
4.「ㄌㄨㄢˊ」翔鳳集 比喻群英薈萃。 |
|
|
5.金「ㄌㄨㄢˊ」殿 原為唐代宮殿,後亦泛稱皇帝的正殿。 |
|
|
喿 |
6.「ㄗㄠˋ」鬱症 |
|
7.生活枯「ㄗㄠˋ」 |
|
|
8.聲名大「ㄗㄠˋ」 聲望名氣大為提高。 |
|
|
9.感到害「ㄙㄠˋ」 |
|
壹 基礎實力奠基
一、1.ㄓˋ 2.ㄓˋ 3.ㄉㄧㄝˊ 4.ㄉㄧㄝˊ 5.ㄓˋ
二、1.攣 2.巒 3.孿 4.鸞 5.鑾 6.躁
7.燥 8.噪 9.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