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9日 星期五

新詩教學

 


新詩教學:鞋子為例

新詩教學:鞋子一

慣用語-我穿鞋子向前走。

1.虛實互換:我穿上好奇心在人生行道路上書寫跳躍、頓足、蹣跚與躓踣的心情。

2.物我互轉:鞋子把我穿上走向探索世界的風景。

3.液態化:看完廣告,我買鞋的慾望又開始漲潮了。(氾濫)(肆虐)

4.固態化:佈滿蜘蛛網的學步鞋躺在鞋櫃的最裡面,石化了童年的回憶。

5.氣態化:球賽結束後,氣墊鞋們各個步履蹣跚,傳出嘆息的聲音,有的甚至一路上喊著:「氣氣氣氣氣氣氣」

------------------------------------------------------------------------

新詩教學:鞋子二

1.視覺:粉紅色芭蕾鞋高掛在牆上取笑我豐腴已久的腰線。

2.聽覺:踢踏鞋扭著鞋跟與鞋板,不斷地與地板擊掌唱著啼她啼她。

3.嗅覺:欲擒故縱的紅色高跟鞋散發著濃濃的女人香隨著飢渴難耐的黑皮鞋一進一退舞著酒店人生的同床異夢。

4.味覺:跑步時一腳踏到了狗屎,布鞋轉身苦著一張臉。

跑完全馬,鞋舌嚐著鹹鹹的汗水,鞋墊也汗水淋漓了!

5.感覺:檯面上空望著一行一行的板書,檯面下舞著一陣又一陣焦躁不定的鞋尖。

---------------------------------------------------------------------------

新詩教學:鞋子三

1.  植物系統:一雙奔馳在艷陽下的球鞋開始行光合作用,吸收陽光與喜悅,吐出煩躁與不安。

2.  飲料系統:鞋墊含有咖啡因,當鞋舌含住我的心滿意足,跑步開始刺激我的中樞神經。

3.  閱讀系統:跑步鞋沿街朗讀我家鄉的歷史,登山鞋瀏覽山巒沿途的叨叨絮絮

4.  醫院系統:用鞋帶包紮創傷,用奔馳快速復健,山路的起伏也是我人生的心電圖。

 


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G9人間好時節

*************請點選我,我是表單***********

統整以前的補充資料:請作者本身來介紹自己的作品!
第三課人間好時節1  (04:50秒開始)   
第三課人間好時節2 (總共9分鐘-作者最喜歡哪一首詩?)    
第三課人間好時節3(總共9分鐘-學生選出一首詩) 



課文:張曼娟:人間好時節
小時候,沒有電視和電玩,連電影也難得有機會看,我的遊戲,就是唐詩。

母親不知道從哪裡找到一本破破舊舊的《唐詩三百首》,教四歲半的我和一歲半的弟弟背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我生命里第一首詩。

我還不識字,母親念一句,就跟著念一句,像堆積木似的,把一首詩完整的堆砌在小腦袋瓜里。

就是這二十個似懂非懂的字,敲開了一扇鳥語花香的詩意之門。

我的母親是護士,一直都是職業婦女,那兩三年,也是母親很難得的一段家庭主婦生涯。我還清楚記得,背詩的時候,母親在廚房裡揉面,捏出一個個巧致的面娃娃,有豆沙餡的小兔包;芝麻餡的小魚包,還有小鳥啦,花朵啦,各式各樣的,放進蒸籠里去,就在我們背完一首五絕或七絕的時候,鼓膨膨的包子蒸好了。 能夠準確背出詩來,就能獲得一個兔包或是魚包的獎賞,熱騰騰的包子捧在手裡,卻還瞅著別樣的,恨不能多背幾首詩。

吃過晚飯,父母親便牽著我和弟弟的手,出門散步。我們把白天裡背熟的詩,背給父親聽,欲窮千里目,砰,我把一粒石子踢得遠遠的,更上一層樓,追上去踢得更遠,痛快地,砰!

常常,遇見不相識的路人,因為兩個用著嘹亮童音,如同歌吟的孩子背詩的聲音而駐足,聽完之後,看見他們眼中的驚奇和讚賞,我和弟弟仿佛穿上了最華美的衣裳。

母親再度工作之後,再沒有人領著我們讀詩,而我依然愛詩。學校里的老師規定學生背詩,同學們哀鴻遍野,苦不堪言。他們所以為的苦刑,對我而言,卻是那樣快樂的事。

少女時期,我曾在當時還沒拆除的「國際學舍」舉辦的書展中,買下自己第一本詞選,「三李詞選」,選的是李白、李後主和李清照。 規定自己,每天一定要背一闋詞,這三位詩人的詞選,統一是感傷的情調,這使我變得多愁善感,耽溺於眼淚與自憐。

有個同學整日裡是開心的,如同陽光下的銀杏樹,嘩啦嘩啦,一陣風過就閃著細碎的笑聲。她很驚訝的注意到我的落落寡歡,於是,有一次我生日,她在卡片上抄了一首詩給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裡面的憂愁呢?追悔呢?感傷呢?為什麼既不懷念遠去的朋友? 也不追憶逝去的情事呢?為什麼沒有年華老去的無奈?為什麼沒有時不我予的慨嘆? 為什麼這首詩讀完了,竟然對生活有了好多喜悅的情緒,讓我忍不住想要出門去,感覺一年四季的風花雪月,感覺活著是一種幸福。

那時候我就意識到,詩詞的世界何其廣闊,絕不只是提供了多愁善感而已。

我從沒有什麼座右銘,遇見困擾或煩惱的時候,也不求神問卜,我習慣翻閱詩。那些詩人從不吝惜,以他們的生命故事,給我們人生啟示。

一年四季,你喜歡哪個季節?

王國維是春天的擁護者:「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春天的植物從冰雪中掙扎著,冒出頭來,等待溫暖的雨水,迅速地發芽成長,不過幾個晝夜,便蔓延出整片綠意。 只要我們仍有熱烈投入的目標,煥發青春的狂情,便也能衝破人生霜雪,回到年少時代,無所畏懼。

從古到今,人們運用各種方法,企圖留住青春,希望永遠保持著春日的生機盎然。 然而,最好的回春術,其實不假外求,只要我們心中的火種不熄,便能滋生出一片草原。

司馬光在初夏的客邸中,見到了金黃色的花:「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他被向日葵的堅持所感動,將這花視為夏日的力量。柳絮與葵花的不同,就在於這裡,柳絮隨風飄揚,並沒有固定的方向;向日葵卻是不管太陽在哪裡,它的臉孔都會轉向那裡,如此執著。

人生走到夏季,約莫都能尋找到自我,發現值得去奮鬥的目標了。有了明確方向的人,就像是艷陽下的向日葵,可以盡情綻放。人們看見向日葵,也多能獲得一種振奮的鼓舞。
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這不僅是心情,也是一種境界。秋天是收穫的時刻,也是賞翫的季節,一方面收穫自己的耕耘,一方面還能欣賞別人更高的成就,不張狂,不嫉妒,正是學習悠然的好時機。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白居易邀請朋友前來飲酒的詩。 下雪之前的氣溫,酷寒砭骨,最為難熬,然而,詩人卻在紅泥小火爐上暖著美酒,邀請朋友前來共飲,無限的溫暖與浪漫。哪怕是走到了生命的冬季,還是不能放棄享樂與朋友,不能割捨所有生之歡愉。
這些詩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意,更多時候還有心靈與智慧的啟發。我們必須有一首,或是幾首詩,要放進人生的行囊里,足以抗禦這詭譎多變的人間。
我常想到童年時,背著詩,踢著石子,在黑夜裡暢快的奔跑。

讓我們一邊念一首詩,一邊把挫折和煩惱踢開,還給自己一個鳥語花香的好時節。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儒家思想的政治學--大同與小康VS老子的道家政治學--小國寡民


禮記目錄與文章    禮記部分影片    大同與小康PDF

大同與小康PPT    課文解說  大同與小康KAHOOT

大同與小康影片解說

清朝禮節(04:38秒開始)

溥傑談哥哥溥儀   末代皇帝   末代皇后婉容

----------------------------------------------------------------------------------------------------

老子簡介

阿西發神經第一集(15分鐘開始)

道家的觀點

國際觀:列支敦士登

袁騰飛談列支敦士登的生存之術

老子道德經金句:關於人與大自然的相處

老子道德經白話解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

《白話解》

感官是不可靠的,所以人們常被事物的表相迷惑。只有用心去體會「道」才能明白世事的變化不再迷惘。

不出戶,知天下;

領悟了道,不用出門就能知天下事,

不窺牖,見天道。

不用看窗外就能知天道的運行。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反而是那些事必躬親的人,走的越遠,知道的卻越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爲而成。

所以,聖人不需事事自己做,就能知道其中的奧妙;不需樣樣親眼看,就能將萬物描述正確;順應萬物的本性,不需絲毫造作就能成大功、立大業。

老子道德經白話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白話解》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太平時,優秀善跑的馬被退回鄉間拉水肥;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戰亂時期,在郊外找到的任何一匹馬都要抓去充當戰馬。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不知足是最大的災禍,貪婪是最大的過錯。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能夠力行知足哲學的人才能知足常樂。

老子所說的【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實際上要表達的意思是:

天下有道之時,人類懂得愛惜萬物,愛惜自己,也愛惜動物,並且懂得其中的道理和規律,不會以(自己或他人的)欲望,去殘害自己或萬物生靈。

比如走在路上的馬匹,主人也會根據馬匹的生活規律來安排它定時休息,讓它能夠停下來,有足夠的時間去飲水及排便。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或他人的)的欲望,強行驅趕馬匹,使其疲於奔命,以至於馬糞都只能排泄在道路之上。這不僅是對社會環境的破壞,更是對動物生靈的殘害!

老子道德經白話解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白話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真正好的德行(上德)是化民成俗自然而成的,順乎本性絲毫不造作(姑且說是"合於本性且大家都習以為常的同理心")。因為是順乎本性,所以人人都做得到,以至於上德豐沛到平凡無奇,讓人不自以為是德,所以說上德不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其他所謂的德(下德),只是一種暫時的制約以達不失德的狀態,並非自然流露故無法持久,所以稱不上是德。

不過,因為環境使然不是生活在大同世界道德環境中的人,能困知勉行做到仁、義、禮已經算是不錯了。但其德終究是下德,所以還是要將廣度、深度和持續力提升到道德的境界,才是人類最大的幸福。

上德無為(ㄨㄟヽ)而無以為;下德為(ㄨㄟヽ)之而有以為。

上德者處事無偏私不造作,事事自然做到無疏漏。下德者處事有偏私而造作,所以做事就會有許多疏漏需要去補強。

上仁為(ㄨㄟヽ)之而無以為;

仁者雖有偏私,但因同理心的發揮倒是還能做到不妨害他人。

上義為(ㄨㄟヽ)之而有以為。

義者有偏私,做事也有疏漏。

上禮為(ㄨㄟヽ)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禮者有偏私,他只要求表面的禮儀,一旦沒人理會他,他就會惱羞成怒、翻臉不認人。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聖人在世時能將大道行於天下。當聖人辭世後,世人只能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做到德;做不到德,就要求做到仁;做不到仁,就要求做到義;做不到義,就要求做到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禮是最低的標準不能再低了,禮是忠信等美德最少的,可說是亂象的開始。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而前面提到的仁、義只是道的虛華,是有偏私而為的,做得勉強辛苦,但終究是「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的愚行。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所以,君子要注重的是敦厚的道德,而非淺薄的禮;是樸實的道德,而非虛華的仁義。所以要做就做到道德,不要劃地自限在仁、義、禮了。

 

老子道德經白話解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白話解》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大道廣氾,不論左右都有它的存在。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萬物都是依靠道而生存,道卻不多言辭。成就妙化萬物的大功而不居功,養育萬物而不宰制萬物。

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道這樣一點私慾也沒有,它的野心可說是小;萬物都由它運作,它卻不去宰制萬物,它的胸襟可真是大啊!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就是它自始至終都不自大,所以更讓人覺得它偉大!

 

老子道德經白話解 (第七章 天長地久)

《白話解》

天長地久。

人們總是讚嘆天地的久遠。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地為什麼可以長久存在呢?那是因為它知道萬物都是相互依存而生的。所以天地孕育萬物,視萬物為生命共同體而不自私獨生,才能夠長久生存。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所以,有大智慧的人也一樣地,把百姓、後世子孫和賴以生存的環境都當作生命共同體來看待。遇到危機不先閃避,而是置生死於度外先去處理危機。當危機解除了,他就能和整個生命共同體一起存活下來了。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這難道不是因為他不自私嗎?因而能保全他的一切。

 

道德經18章説: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其意是説: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巧智出現了,偽詐才盛行一時。如果不是人類貪婪口腹之慾,食用不該食用的野味,何來SARS COVID-19病毒?當人和人之間連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得互相搶奪,可以想見人類幾千年歷史累積的文明何其脆弱!

 

老子道德經白話解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我所施行的大道雖然又直又平,一般人民卻喜歡他們已走習慣的羊腸小徑。

老子道德經白話解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

《白話解》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名利乃身外之物,人們卻常為了獲得名利而戕害身體。生命比財富重要,人們卻為了財富而失去生命。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所以過於貪愛反而失去更多;擁有太多結果促成死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足才不會遭受屈辱,懂得見好就收才不會遇險。這樣才能維持長久。

 

道德經25章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說人應該效法大地無私,無不持載;地應該效法昊天無私,無不覆照;天應該效法大道無私,普及一切;道也應該效法自然無私,化生萬物。事實上根據老子學說,道就是自然之道。

人生於天地之間便應該師法自然、敬天謝地才能長治久安。如果人不法天(貪慾踰矩)還破壞環境(地),大自然便以祂的方式反撲。亞馬遜、澳洲大火如此、SARS、新冠肺炎亦是如此。


第一堂:以愛為名

第一堂:以愛為名.(用愛心對待世人)
1.珍古德的故事  珍古德6分鐘國語版
珍古德故事2 





2.倫凱勒PK蘇麗文上集 學說話
海倫凱勒PK蘇麗文下集
豪廣才談海倫凱勒與蘇麗文 印度演講  日本演講  

海倫凱勒在 1925 年美國俄亥俄州雲杉點國際年會上的演講

親愛的獅友與諸位女士:

我想你們都聽過這樣的傳說,機會就像一位善變的女子,她會敲響每一扇門,但是僅只一次,如果這扇門沒有立刻開啟,她將略過它並不再返回。好像事情就該如此。美麗而令人嚮往的女子不善等待。你必須上前攫取。

我就是你的機會。我正敲著你的大門。我渴望被接受。這個傳說並沒有告訴我們,當數個美麗的機會在敲同一扇門時,你該怎麼做。我猜想你必須選擇一個你最喜愛的。我希望你接受我。我是這裡最年輕的,我將給予你的是充滿燦爛的服務機會。

美國盲人基金會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目前只有四年的歷史。它因盲人緊急的需求而產生,同時也靠盲人自己成立。在領域與重要性上,它是全國性的,也是國際性的。針對我們目前已觸及的對象而言,它代表最好也最具啟蒙的思想。它的目標是透過增加盲人的經濟價值,並給予他們參與正規活動應有的歡樂,使他們的生命無論在哪裡都更加有價值。

試著想像如果你今天突然受傷看不見了,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想像自己在正午時絆倒,摸索著前進一如在黑夜中;你的工作、你的獨立自主,都不見了。在那樣黑暗的世界中,如果有一個朋友握住你的手,並且告訴你:「跟我來,我將教導你如何完成某些你尚未失明前辦得到的工作。」你不會因此而感到高興嗎?「美國基金會」正是要成為國內所有盲人這樣的朋友,如果看得見的人們願意給予基金會它所需要的支援。

你已聽過,如何透過其他人的手指所傳達的簡短話語與其他人的靈魂所投射的一縷光線,觸及我心中的黑暗,讓我因此發現自己、發現世界、發現上帝。也因為我的老師聽說過我,並突破囚禁我的黑暗而無聲的禁錮,我因此而能為自己也為別人工作。我們需要的是關懷,遠勝於金錢。缺乏贈與者同情與關注的禮物是空乏的。如果你關心,如果我們能夠讓國內廣大民眾都付出關心,盲人將真正戰勝失明。

我帶給獅友們的機會是:促進並贊助美國盲人基金會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的工作。如果有那麼一天,能夠不再有可預防的失明、輕度失聰與失明的孩童未受教育,也不再有未受援助的失明男女,你不幫助我加速那一天的到來嗎?我呼籲獅友們,你們擁有視力與聽力,你們是強健、勇敢與仁慈的。你不任命自己為對抗黑暗運動的「盲人的騎士」嗎?

感謝你。

美國總統甘迺迪接見凱倫凱勒  海倫凱勒的老師安妮蘇利文

3.拉拉影片1(郝廣才)
馬拉拉影片2

睽違近六年終返鄉 馬拉拉:夢想成真

4.鐵英雄戴斯蒙德的故事
鋼鐵英雄本尊
5.無止盡德雷莎修女的故事

「心懷大愛做小事」系列特別報導(一)

德雷莎修女格言 德雷莎與台灣

孩子救孩子!5歲開始做公益的蚊帳天使

9.化小愛為大愛--劉(杏林子)(國中教材)

墨子<兼愛>(高中教材)
1)兼愛是墨家學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論之一。所謂兼愛,其本質是要求人們愛人如己,彼此之間不要存在血緣與等級差別的觀念。墨子認為,不相愛是當時社會混亂最大的原因,只有通過“兼相愛,交相利”才能達到社會安定的狀態。這種理論具有反抗貴族等級觀念的進步意義,但同時也帶有強烈的理想色彩。

聖人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的人,必須知道混亂從哪裡產生,才能對它進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亂從哪裡產生,就不能進行治理。這就好像醫生給人治病一樣,必須知道疾病產生的根源,才能進行醫治。如果不知道疾病產生的根源,就不能醫治。治理混亂又何嘗不是這樣,必須知道混亂產生的根源,才能進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亂產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聖人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亂產生的根源。
    試考察混亂從哪裡產生呢?起於人與人不相愛。臣與子不孝敬君和父, 就是所謂亂。兒子愛自己而不愛父親,因而損害父親以自利;弟弟愛自己而不愛兄長,因而損害兄長以自利;臣下愛自己而不愛君上,因而損害君上以自利,這就是所謂混亂。反過來,即使父親不慈愛兒子,兄長不慈愛弟弟,君上不慈愛臣下,這也是天下的所謂混亂。父親愛自己而不愛兒子,所以損害兒子以自利;兄長愛自己而不愛弟弟,所以損害弟弟以自利;君上愛自己而不愛臣下,所以損害臣下以自利。這是為什麼呢?都是起於不相愛。
  即使在天底下做盜賊的人,也是這樣。盜賊只愛自己的家,不愛別人的,所以盜竊別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盜賊只愛自身,不愛別人,所以殘害別人以利自己。這是什麼原因呢?都起於不相愛。
  即使大夫相互侵擾家族,諸侯相互攻伐封國,也是這樣。大夫各自愛他自己的家族,不愛別人的家族,所以侵擾別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諸侯各自愛他自己的國家,不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攻伐別人的國家以利他自己的國家。天下的亂事,全部都具備在這裡了。細察它從哪裡產生呢?都起於不相愛。
假若天下都能相親相愛,愛別人就像愛自己,還能有不孝的嗎?看待父親、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樣,怎麼會做出不孝的事呢?還會有不慈愛的嗎?看待弟弟、兒子與臣下像自己一樣,怎麼會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沒有了。還有盜賊嗎?看待別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樣,誰會盜竊?看待別人就像自己一樣,誰會害人?所以盜賊沒有了。還有大夫相互侵擾家族,諸侯相互攻伐封國嗎?看待別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誰會侵犯?看待別人的封國就像自己的封國,誰會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擾家族,諸侯相互攻伐封國,都沒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親相愛,國家與國家不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不相互侵擾,盜賊沒有了,君臣父子間都能孝敬慈愛,像這樣,天下也就治理了。
  所以聖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的人,怎麼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勵 
相愛呢?因此天下的人相親相愛就會治理好,相互憎惡則會混亂。所以墨子 
說:“不能不鼓勵愛別人”,道理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