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人類心愛的少年 ◎黃麗群
課文.注釋
一 我從未成為一個時髦的人。例如說穿衣服喜歡安全,素面單色的比較好,式樣簡潔的比較好。例如說過生活偏於認生1,不習慣四處走動,儘量避免交結陌生人。短假日我在家,長假日依然在家。老是讀重複的幾本舊書,不抽菸也不喝酒,晚上十一點過後就不想出門。各類時新之事,懂的也不是太多。
可以整個禮拜不開口與人類產生有意義的談話。
有時旅行也是斜斜地往行跡稀少的小城町歪2倒過去。
第一段:作者說明自己保守低調、內向孤僻的人格特質。
段析 藉由自身「從未時髦」的反面敘述,表明自己從「觀察者」的角度看待潮流,進而引入潮流的主題。
二 但也大概是像我這樣的負面表列者,能在潮間帶3找一塊乾燥處安心觀測浪上的熱鬧。潮字難說,臺灣定義的「潮」與英文「trendy」仍有些不一樣,雖然它們都是消費主義4與都市性的,都依賴各種漂亮的人物像鯨魚骨支撐宴會上的蓬裙,但「trendy」更接近廣義而中堅的富麗入時,帶有上層建築5風行而草偃的6訊息;而「潮」一字在臺灣似乎更接近以小眾包圍大眾、以街頭滲透中心、以青春的時間投擲而出占領空間。特別是青春。說起來潮男(孩)潮女(孩)是司空見慣,在臺北的某些圈子抖網一撈一大把,但「潮大叔」就成了秀異7,「潮老爺」則完全是精品。比較奇怪的是不怎麼聽見人形容「潮姨」「潮嬸」「潮婆」。
第二段:從各面向詮釋「潮」的意義。
段析 先辨析「潮」與「trendy」一詞的中西差異,再從世代與性別的角度,點出有關「潮」文化的指稱現象。
三 潮有點少年性。有點時間性。少年性有幼稚的部分但不完全是幼稚,少年性是什麼呢,是人在完全凝固之前最後還會搖晃的、還會忽冷忽熱的透明液態(但要是蕩漾得太厲害,那就叫中二8)。因為通常有點逞強,有時難免虛張聲勢,就很容易遭到各種嘲笑(例如「潮到出水」)。前幾年我陰錯陽差進入時尚媒體工作過一段時間,像是衣櫥裡突然出現了一件特別花的長褲,因此認識了一些可以說是「很潮」的人,他們個個火光燦爛,駕馭各種場合完全沒有問題,可是也常常不留意地露出特別柔嫩的部分,好像一個手賤的小男生無意識抓破膝蓋上在遊戲時跌傷的結痂,在完美曬黑的皮膚中間有一塊淺粉紅色不是很平整。
或許這解釋了為什麼精神過於老成的人通常「潮」不起來。當然這也有現實的一面,它許多時候徹底是動物式的皮毛色相9的邏輯。天生美麗的人們不一定潮,潮的人物不一定美麗但總是有他們的款式,能夠使用熟練流利、修辭新鮮的服裝語言。十九世紀一本老書說:「每個時代穿得最好的經常是最壞的男女們。」不過我仍然喜歡看那些穿得最好的人,這追求有物質迷障不足以解釋的部分,有種靠身體髮膚就能發言,淺薄而厚重,又在歡欣中藏凋滅10的能量,或許這正是他們曾經被認為是「最壞」的原因。
第三段:說明「潮」的「少年性」意涵,以及潮人物的特質。
段析 藉由液態的形象轉化,說明「少年性」的概念;並從服裝穿搭,透過對比推敲「潮人物」曾被認為是「最壞」的原因。
四 潮起伏無根。它必須先有月亮,先有引力,必須先有廣大深沉的海水,不經久,不能停駐也不應該停駐。關心時尚的人有時說潮流只是一時風格才能永恆,但永恆是未免太遠大的字眼,遠得不清晰而大得十分空蕩,我們總是太輕易出口但誰又真有希望靠近永恆。「一時」反而使它更具備了貼身的物理意象:是喜動而不喜停的,是對當下此時具備不捨晝夜11的熱烈關切,它讓我常常想起時間的問題。還當鐘錶記者的時候,那些在錶面滑行的秒針有時令我煩躁,並不是有什麼不對或不好,只不過每一秒都像時間的裸體,見之令人心慌,可是不能迴避。儘管那些貴金屬或者鑽石與琺瑯,或者複雜到可以航向宇宙的結構,或者絲絨無毛邊的宣傳辭令都不斷強調這裡為你關住了時間,但你明明知道那都是買空賣空12。我們每天在談笑中彼此欺罔13一個未來,有時難免會覺得累,覺得與其如此是不是我們不如醉生夢死。
第四段:說明「潮」的「時間性」意涵,具有「喜動而不喜停」的特質。
段析 藉由月亮、引力與海水等意象,指出「潮」會隨時間起伏變動的本質;再連結自身職涯經驗,對時間發出生命徒勞的感嘆。
五 今日的一進終究是明日之一退,潮就是這樣的事,徹底不談論堅固,可能朝花夕拾14,只是流而不連,而且畢竟會變得十分十分地可笑(你看過你爸媽年輕時的照片吧),卻從不放棄地一直拍出浪花,脆弱的愚行卻有堅固的痴心。我從不以為潮流的對立面是經典,就像少年的對立面不一定是他的上一代。事實上,經典正是驅動潮汐、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的月亮與海洋。潮流真正的對立面是過度的實用與效益主義15,是對審美的缺乏關切,就像一個少年真正的對立面甚至未必是年年月月的拖累,未必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浸蝕16,甚至不是殘酷或者冷,而是對任何人都失去了詩意的無效的熱情。而這樣的人並不少見。或許這是為什麼我仍喜歡看那些活得十分有趣、我認為可謂是潮的人們,他們讓我想起納西色斯17,賈寶玉18,或者哪吒19,荒唐不顧,製造可厭的靡費20,然而,有什麼關係呢,無法不去寵溺,他們都是人類心愛的少年。
第五段:總結全文,補述「潮」的「非實用效益性」,並於文末點題。
段析 藉由對比與層層否定,指出「潮」真正的對立面,是缺乏對審美的關切與喪失詩意的熱情。
認生:怕見到陌生的人。
小城町:指城鎮內的小塊區域。町,音ㄉ一ㄥ,日本行政區劃分單位。
潮間帶:原指海水在高低潮線之間的漲落地帶,此指抽離潮流的觀察位置。
消費主義:崇尚物質財富,認為增加消費活動有助經濟的價值觀。
上層建築:指馬克思主義中思想與文化層面的社會結構。
風行而草偃:風吹草倒,原比喻上位者以德化民,此指由上而下的影響力。出自論語
顏淵。偃,音一ㄢˇ,仆倒。
秀異:俊秀優異。
中二:日本網路流行語,原指初中二年級,因此階段為青少年叛逆期高峰,現可泛指自以為是,常以特殊言行表現以博取認同者。
色相:色彩相貌。
凋滅:凋零幻滅。
不捨晝夜:日夜不停、持續不斷。出自論語 子罕。
買空賣空:原指股票市場賺取價差的操作手法,此指徒勞。
欺罔:欺騙。
朝花夕拾:早上的落花傍晚撿起,比喻往事重提。語出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實用與效益主義:指重視功利、以結果為導向的價值觀。
浸蝕:因液體浸泡而腐蝕、損壞。
納西色斯:Narcissus,希臘神話中俊美自戀的少年人物,因愛上自己的水中倒影憔悴而亡,後化為水仙花。
賈寶玉:曹雪芹 紅樓夢中帶有叛逆特質的少年人物,不願服從封建社會下的禮教規範。
哪吒:音ㄋㄨㄛˊ ㄓㄚˋ。中國神話小說中降妖除魔、具有反叛性格的童子神,俗稱太子爺、三太子。靡費:浪費。靡,音ㄇ一ˊ。
第六課 古詩選 ◎左 思 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雖非甲冑士,疇昔覽穰苴。 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弱冠:古時以男子二十歲為成人,行加冠之禮,因身體尚未壯實,故稱弱冠。冠,音 ㄍㄨㄢˋ。 弄柔翰:執筆為文。翰,本義為鳥羽,古用羽毛製筆,故以翰代指筆。 卓犖:才能卓越。犖,音ㄌㄨㄛˋ,顯著、特出。 準過秦:以賈誼過秦論作為取法的準則。準,在此有取法、仿效之意。 擬子虛:以司馬相如子虛賦作為取法的典範。擬,模仿。 苦鳴鏑:為鳴鏑所苦,指戰事頻繁。鳴鏑,軍中發號施令的響箭。鏑,音ㄉㄧˊ,箭頭。 羽檄:上插羽毛以示緊急的軍用文書。檄,音ㄒㄧˊ。 甲冑士:披鎧甲、戴頭盔的武士。冑,音ㄓㄡˋ。 疇昔:往日。疇,音ㄔㄡˊ。 穰苴:指司馬穰苴兵法,在此泛指古代兵書。穰苴,音ㄖㄤˊ ㄐㄩ,春秋齊國軍事家,景公時官至大司馬,故稱司馬穰苴。 長嘯激清風:放聲長嘯,激盪著清風,形容志氣豪壯。長嘯,撮口發出悠長清越的聲音,古人多以放聲長嘯抒發懷抱。 志若無東吳:指志氣豪壯,不把東吳放在眼裡。 鉛刀貴一割:指鉛質的刀雖鈍,但仍可一割。比喻自己資質雖魯鈍,但還想報效國家。貴,以之為可貴,意即注重、重視。 騁良圖:指施展好的謀略、計畫。騁,音ㄔㄥˇ,縱馬奔馳,引申為施展。 左眄澄江湘:指傲視東南,志在平定東吳。左,指東方。東吳地處東南,故曰「左」。眄,音ㄇㄧㄢˇ,斜著眼睛看,有輕視之意。澄,澄清,引申為平定。江湘,長江、湘江,在此借指東吳。 右盼定羌胡:指顧盼西北,志在平定羌和匈奴。右,指西方。羌胡分布在中國西北一帶,故曰「右」。胡,本為匈奴專名。 長揖歸田廬:拱手謝絕封賞,歸隱家園。長揖,拱手高舉,自上而下行禮,在此有辭謝之意。揖,音ㄧ。 (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 白 課文.注釋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棄我去者:指已逝的時光。酣高樓:指在謝朓樓上暢飲。 蓬萊文章:指李雲文章。蓬萊,海中神山,傳說仙府典籍祕錄均藏於此,東漢借指朝廷藏書處,唐代用以指掌管典籍的祕書省。李雲時為祕書省校書郎,故李白以蓬萊文章稱其文章。建安骨:在此稱頌李雲詩文,具有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作品剛健遒勁的風骨。建安,漢獻帝年號(西元一九六~二二○年)。 中間:指從建安到唐代之間。小謝:指謝朓。世稱南朝宋詩人謝靈運為大謝,南朝齊謝朓為小謝。李白在此以謝朓自比。 清發:指清新煥發的詩風。逸興:超逸豪放的意興。覽:同「攬」,摘取。散髮:古人束髮戴冠,散髮在此有棄官隱居,逍遙自在之意。扁舟:小船。扁,音ㄆㄧㄢ。 ---------------------------------------------------------------------------------------------- 題解 本詩選自昭明文選,是一首五言古詩。「古詩」又稱古體詩,乃相對於近體詩而言,以五言為主,七言較少,亦有雜言者,俱由樂府民歌演變而來。目前所見完整的五言詩,以東漢班固的詠史為最早;完整的七言詩,則以曹丕的燕歌行為最早。古詩的用韻較近體詩寬,可以換韻,句子不限平仄,亦不限句數多少及篇幅長短,格律也比近體詩自由。 左思的詠史共有八首,這是第一首,可說是詠史八首的總序,旨在自抒懷抱,表明渴望立功報國、馳騁良圖的心志,並且流露功成身退的高超情懷。雖以「詠史」為題,實為詠懷,全篇筆力雄健,氣勢開闊,表現出慷慨磊落的豪邁精神。
作者
亦不善談吐,但才華出眾,辭藻壯麗。晉武帝時,其妹左棻以才名被選入宮,於是全家移居京城洛陽。然而在當代以門第為重的制度下,左思仕途頗不得志,只做過祕書郎一類的小官,因而作品中常流露出抑鬱不滿的情緒。 左思是西晉著名的辭賦家和詩人,曾以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司空張華認為可與東漢班固的兩都賦及張衡的二京賦媲美,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抄,洛陽為之紙貴。除三都賦外,詠史八首更是左思的代表作。其作品流傳下來的不多,僅在昭明文選及玉臺新詠存有少量詩賦。
----------------------------------------------------------------------------------------------------------- (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 白 題解 本詩選自李太白集,是一首七言古詩。為李白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期間,於謝朓樓餞別族叔李雲所作。李雲曾任祕書省校書郎,掌管整理朝廷圖書。謝朓樓,一名北樓,又稱謝公樓,為南朝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 李白於唐玄宗天寶元年(西元七四二年)滿懷理想來到長安,任職於翰林院,二年後,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開始其漫遊生涯。天寶十二載(西元七五三年)秋,李白來到宣州,為餞別族叔李雲而寫成此詩。全詩重點不在敘寫離情別緒,而是抒發年華虛度、壯志難酬的苦悶。由於悲愁如難斷的流水,最終只得選擇散髮弄扁舟,浪跡江湖。 全詩語言明朗自然,風格豪邁奔放,展現出大開大闔、波瀾迭起的氣勢,是李白極具特色的詩篇。
作者
年(西元七六二年),年六十二。 李白自幼才華洋溢,任俠好義,頗好仙道。天寶元年至長安,賀知章見其詩,嘆為「謫仙人」,向朝廷推介,玄宗命為翰林供奉。天寶十四載(西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起,任永王李璘幕府。李璘兵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晚年困苦飄泊,後因病卒於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 李白有「詩仙」之稱,今存詩近千首,內容極為豐富,既表現他一生的思想和經歷,也反映盛唐的時代風貌。其詩清新俊逸,飄然不群,善於運用誇張和譬喻等手法,以豐富的想像力表現熱烈奔放的感情,洋溢浪漫氣息。與杜甫齊名,並稱「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古代詩文常見的餞別意象 酒 古人餞別通常要飲酒,此風俗最初成於西周。 柳 古代餞別,親友常折柳相送。「柳」與「留」同音,不僅有「挽留」之意,也用來表達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 眼淚 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啼泣」的送別習俗,餞行時不落淚被視為寡情的表現。 南浦、霸橋、長亭
南浦、霸橋和長亭都是古代送別文化經常可見的元素。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