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一場難忘的畢業旅行
內容一:景色描寫
內容二:人物故事
內容三:領略與省思(做人處事或是大自然給予的哲理)
作 者:
劉墉,本名劉鏞,號夢然,臺北市人,民國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美國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畢業。曾任新聞記者、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及副教授,現為專業作家、畫家。
他的寫作多以散文和勵志小品為主,作品中常表現出對青少年的關懷與鼓勵。著有螢窗小語、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劉墉生活系列叢書、浴火少年等書。
二、成長背景
劉墉的母親管教嚴格,但他仍能在母親的管轄範圍之外,另覓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如:到河邊去抓魚,或是找個小地方,自己種菜種花草。這種喜好對於他日後走上花鳥繪畫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劉墉認為啟蒙自己愛畫畫的人是父親,雖然父親不是畫家,卻能以開明的態度鼓勵他畫畫,不是帶他去參加各種繪畫比賽,就是把他的畫拿到辦公室給同事看。可惜父親在他九歲那年因癌症去世。
劉墉十三歲時,因舅舅的疏失,導致一場無情火將他和母親安身立命的家付之一炬。此時的他年紀尚小不知愁,只是欣賞著火焰之美,對於即將來臨的苦難,絲毫沒有任何感覺。後來家中的財物又遭小偷光顧,母親無力重建新屋,便在廢墟間築一草房,供兩人棲身。每每入夜後,看著別人家透過來溫暖的燈光時,他開始感受到人情的冷暖。
三、戲劇性結婚
民國五十三年,劉墉就讀臺北市成功高中,這段期間,他在很多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現:在演講比賽中贏得前三名,在繪畫領域中榮獲「全省學生美展」教育廳長獎。劉墉因病休學一年之後,於民國五十七年以第一志願考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大學放榜的那一天,母親說:「你可以交女朋友了。早點結婚,讓娘早點抱孫子。」背負母親期望的劉墉果然在大學三年級(二十一歲)時,和同學畢薇薇戲劇性結婚,這樁喜事轟動全師大,為大家所津津樂道。
四、記者生涯
劉墉大學畢業後,在電視臺主持「分秒必爭」的節目。他總以一段很短的話作為開場白,這些話感動了觀眾,最後應觀眾要求,出版了生平第一本書─螢窗小語。
劉墉後來又擔任中視主播,以專題製作、言詞犀利見長。不僅所製作、主持的節目獲金鐘獎,還被綜合電視週刊讀者票選為最受歡迎的電視記者。
五、男女有別的教養方式
劉墉二十三歲時喜獲麟兒,由於他的父親早逝、童年遭逢意外等原因,讓他對兒子寄予深切期望,他曾在超越自己一書裡勉勵兒子:「你必須成功,因為你不能失敗。」這句話看似莫名其妙,卻告訴兒子非得全力以赴,才能面對殘酷的現實。因此他嚴格管理兒子的生活作息,為了要鍛鍊其膽量,更要求他每天花三小時通車,到龍蛇混雜的曼哈頓念高中。後來劉墉四十歲時女兒劉倚帆出生,他改用中西合璧的教育方式來教導女兒,不但允許她趴在地毯上邊看電視邊寫功課,女兒半夜還在洗澡、聽音樂,劉墉也只提醒一次就算了。甚至女兒犯了錯,母親忙著責怪,做父親的劉墉反倒在旁不斷安慰。兒子忍不住質疑:「你為什麼老是管著我,對妹妹卻那麼溫柔?」因而故意跟劉墉唱反調。後來劉墉接受訪問時如此回答:「女兒心思細膩、感情脆弱,所以給她多加鼓勵、多點自由;而養兒子就要讓他志在四方,放開雙手讓他走出去、走得穩,給他一顆能夠感受生活的心。」雖然教養方式男女有別,但兒子後來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女兒則畢業於長春藤盟校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學業成就一樣優異亮眼。
此外,劉墉曾為念高中的兒子寫下超越自己三部曲,贏得讀者廣大迴響之餘,正當女兒念初中及高中時,劉墉也為其寫下靠自己去成功、跨一步,就成功、再試一次,就成功這套「成功三部曲」,作為其教養方式的實例印證。
六、寫作理念
劉墉是一位認真生活,時時希望超越自己的人。近四十年的寫作生涯中,他抱持的原則是「在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他的處世哲學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表現出對青少年的關懷與鼓勵,時時告訴年輕朋友要看重自己,超越自己,創造足以自豪的自己。
「段落分明,由淺近生活處談起,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生活,說自己的道理」是劉墉的寫作原則。而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密密麻麻地記錄了生活感想,後來都成為寫作題材,述說的都是人情共有的故事及社會的基本缺點。
劉軒 劉墉的故事上集 劉墉的故事下集 劉墉生活大公開 模仿搞笑邊畫邊跳 課文動畫全文版-無心的錯誤 提升寫作能力的妙招
無心的錯誤 劉 墉
有一個年輕的留美學生,在從佛羅里達到紐約的飛機上,笑嘻嘻地遞給空中小姐一張紙條,寫著:「我身上有炸彈,我要劫機。」
空中小姐笑了笑,把紙條還給那個留學生,便離開了。幾分鐘之後又轉回來說:「把你剛才那個紙條再給我看看!」並取走了紙條。
而當飛機降落時,地面已經有近百位荷槍實彈1的警察,把飛機層層包圍。雖然那留學生大喊:「我只是開個小玩笑,當我遞紙條時,四周的人都朝著我笑,知道只是鬧著玩,他們可以作證!」但是他怎麼說都沒用。他被押上警車送審,並面臨十五年的徒刑。
第一~三段:敘述一位留學生開玩笑劫機,卻被警方逮捕的新聞作為引子。
我剛從臺北回到紐約,你的母親就告訴我這個報上才登過的新聞,並在說完之後,十分感慨地說:「這個年輕人多可憐哪!我相信如果坐在飛機上的是我們的兒子,他的朋友又慫恿2他開這個玩笑,他也可能會做的!」
對!這是最令人心悚3的一句話,也是她講述那個新聞給我聽的原因。我們都知道年輕人常犯無心之錯,只是那錯誤又可能造成難以彌補4的傷害。
問題是,什麼是無心呢?酒醉駕車肇事5的人是有心殺人嗎?偶爾試一次毒品,作為體驗生活方法的人是有心犯罪嗎?考試時受不住朋友請託而傳個紙條的是惡意犯規嗎?
但是這些都沒有壞動機的行為,卻可能犯了殺人、吸毒、考試作弊的罪,它們有重有輕,但同樣在生命中留下汙點。
第四~七段:舉其他違法行為,說明犯下無心錯誤仍須承擔後果。(點題)
至於今天我為什麼要跟你說這一大篇,相信你早就心裡有數。因為我在後院整園子時,發現地上插了許多沖天炮的細竹條,才知道你居然趁父母不在的時候,請你的朋友肯尼來放炮。
你明知在紐約放炮是違法的,也知道這種處處朽6葉、天乾物燥的冬天容易失火,卻答應朋友用我們鄰接樹林的院子作掩護。可曾想想如果引起火災,不論是燒了自己、別人或是後面的森林,我們所要承受的損失與法律責任會有多大!
第八、九段:舉兒子帶朋友在後院放沖天炮的例子,說明此舉可能會引起火災並承擔法律責任。(現在)
你必然記得幾年前,你經過一戶人家,兩個人正試著開門鎖。你過去看,他們對你說不知是不是鎖壞了,打不開,而你居然熱心地幫著他們開。
你也必然記得有一回肯尼帶著具有殺傷力的弓箭,拉你去小公園練習,造成鄰人報警,一下子趕來三輛警車的事。
前兩天,我居然看到你的朋友把幾7可亂真的玩具槍留在我們的樹叢裡,又發現家裡的花盆被他們當靶子8,打得像蜂巢一般。
而對所有的事情,你給我的解釋都是:「他們沒有惡意,我也無心!」
現下你應當知道,那無心卻可能有惡果。如果開鎖的人是賊,你就是共犯;若是肯尼的弓箭和朋友的氣槍傷了人,你也脫不開關係。今天你還小,如果當你長大之後,還不能慎交朋友,又不懂得審度9自己的行為,只怕那無心,就會惹下天大的麻煩。
第十~十四段:舉兒子所犯的幾則無心錯誤為例,說明這些行為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過去)
最後,讓我告訴你一個十年前的往事。
就在我來美之前,突然接到以前一個學生的電話,我清楚地記得他驚惶10的聲音,說一個朋友欠他錢不還,他明知對方是有錢而想賴,所以找朋友幫忙,把欠錢的人抓住,逼他家裡還錢。他認為自己沒有錯,動機也只是想要回屬於他的錢。可是對方家人報警,他成了擄人勒贖11的通緝犯12。
之後我沒再能跟他聯繫上,又很快地去了美國。但是十年來每當我看到沒有前科13、家世良好的年輕人,因為一時糊塗而犯下大錯時,都會想起他,想到他剛念一半的大學,與暫時被斷送的前途。
記住!年輕人,「無心」往往就是一種錯誤!
第十五~十七段:敘述自己的學生非法討債成為通緝犯,因一時思慮不周而斷送前途。(過去)
------------------------------------------------------------------------------
劉軒的話─用大腦想嘛!
經歷九一一,再讀這篇文章,又是不同的感覺了。現在如果還有人敢在飛機上拿炸彈開玩笑,那不只是「笨」,而是「蠢到爆」!
我小時候住在紐約郊區,環境十分寧靜,鄰居也彼此認識。入夜後,青少年大多無事可做,僅有的娛樂就是看電影與逛街,學會開車後,則跟朋友出去兜風15。無聊一點的青少年,可能會玩些惡作劇,在鄰居大門上噴些刮鬍泡沫之類的,或是像我朋友肯尼那樣,把沖天炮拿到公園裡亂射。
紐約市不同。市區有比較嚴重的治安問題,一般的青少年反而不敢隨便拿別人開玩笑─誰知道哪個人被搞毛了會掏出槍來?但這不表示無心的錯誤不會發生。套句我老朋友雅費常說的話:「Use your head!」(用大腦想嘛!)
注釋
1荷槍實彈:拿著已裝填子彈的槍枝。形容高度警戒的狀況。荷,音ㄏㄜˋ,扛著。
2慫恿:音ㄙㄨㄥˇ ㄩㄥˇ,從旁鼓動。
3心悚:心生恐懼。悚,音ㄙㄨㄥˇ。
4彌補:補償。彌,音ㄇㄧˊ。
5肇事:闖禍。肇,音ㄓㄠˋ,引起。
6朽:音ㄒㄧㄡˇ,腐爛、敗壞。
7幾:音ㄐㄧ,相近、相去不遠。
8靶子:射擊的目標。靶,音ㄅㄚˇ。
9審度:仔細考量。度,音ㄉㄨㄛˋ,考慮。
10驚惶:害怕恐懼。惶,音ㄏㄨㄤˊ。
11擄人勒贖:綁架人質以勒索金錢。擄,音ㄌㄨˇ。贖,音ㄕㄨˊ。
12通緝犯:被法院通令捉拿的人犯。緝,音ㄑㄧˋ。
13前科:指犯罪紀錄。
14九一一:西元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於美國發生的一連串攻擊事件,恐怖分子劫持數架飛機衝撞紐約等地的重要建築物,造成近三千人死亡。
15兜風:開車遊逛。兜,音ㄉㄡ。
題 解
本文選自超越自己(二十週年紀念版)。作者對於兒子常以「無心」為犯錯的藉口,並不認同,故舉生活事例說明魯莽行事,易造成嚴重的惡果,提醒年輕人凡事三思而後行,審慎思辨。全文舉例豐富,說理淺近易懂,富有啟發性。
佳句摘錄
(一)我們不論看人、看事,甚至聽別人論斷事情,都要有客觀審度的態度。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也可以講「盡信人,則無己」,如果別人說的一切,我們都相信,自己的觀察力不是白費了嗎?
(二)上帝給每個人同樣的時間,只有那事半功倍的人才能有過人的成就;也只有知道計畫的人,才能事半而功倍。
(三)朋友不在於平常多麼熱情,而在於需要的時候,是否能及時出現!
(四)對已知的環境,做進一步想;對未知的環境,做退一步想。
(五)談好事,把重心放在對方身上;要責備,先把箭頭指在自己身上。最重要的是,當你發表自己時,千萬別忘了別人。
(六)我們常說「溫故而知新」,其實也當「知新而溫故」。因為前者重在發現,後者貴在省察。
(七)學問真是可愛啊!它像是印章,蓋在你人生的支票上,到了時候,就可以提領。人生的支票愈多,愈能左右逢源,愈能在緊要關頭,獲得靈光一閃。
(八)幼年時,我們要看喜劇,憧憬快樂的人生。青年時,我們要欣賞悲劇,磨鍊脆弱的靈魂。中年,我們要看悲喜劇,在悲中找喜、苦中作樂!老年,我們要欣賞默劇,於沉寂中感悟人生。
(九)所有的騙,都披著信用的糖衣。所有被釣上的魚,都可能先吃過不少免費的魚餌。
作 者
黃永武,浙江省嘉善縣人,民國二十五年(西元一九三六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校教授。
黃永武專研古典文學、修辭學,並有精闢的見解。他的散文善於引經據典、典雅精鍊,曾獲國家文藝獎。著有生活美學、愛廬小品、黃永武隨筆等書。
課文:
人身上最具威力能「造福」的器官是什麼?大概要數舌頭吧?人身上最危險能「造禍」的器官是什麼?大概仍要數舌頭吧?
舌頭真重要,說人是有思想、有智慧的動物,沒有舌頭就無以表達;說人是善於模仿學習的動物,沒有舌頭就無以導引。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討人歡喜或是令人討厭,大抵都決定在他有怎樣的一副喉舌。常言道,一進人家門,往三面看看,就知道這是什麼樣文化的家庭。一逢到陌生人,聽他三句話,就知道這是什麼樣品格的人。一個傻瓜只要裝得老神在在1,死不開口,沒人會知道他是傻瓜,無奈傻瓜總是無法掌控自己的舌頭,接二連三地出糗2,把自己的昏聵3愚蠢不停藉著舌頭表現無遺。所以舌頭常常是表現自己最赤裸的履歷表,也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重要關鍵。
西方人說:「人最大的財富是舌頭。」乍聽之下,感到驚異,其實靠舌頭而取得富貴榮華的人,不計其數。蘇秦、張儀、范雎,這些叱吒風雲4、縱橫捭闔5的人,全靠三寸不爛之舌6。當年張儀受到誣枉7,被打得遍體鱗傷時,驚問別人說:「我的舌頭還在吧?」別人告訴他舌頭無恙8,他那富貴的希望就不至於幻滅。當年范雎受到冤屈,也被打得肋骨牙齒都折斷,被丟進糞廁裡任人便溺,只要舌頭尚存,終有翻本雪恥的一天。
也許這些專在舌尖上做功夫,把厲舌鍊成好兵器的縱橫家,不是該崇拜的。但舌尖上沾一點蜜,讓滿口都是甜的;舌尖上沾一點愛心,讓口邊都是春風,對人對己,都只有好處:經商則顧客最眾,辦事則助力最多,教學則成效最大,可見舌頭威力強大。
舌頭除具有危險的殺傷力,更具有危險的煽動9力,韓非子在說難10一文中,對於如何調撥舌頭,認為是一件極難的事。只有傻瓜才覺得說話最容易不過,自以為巧舌如簧11,大逞辯才,滔滔不絕。
古人勸人「話不要騁快12說」,就是怕在感情激動時,許多不該說的話從舌邊溜出來。舌頭有時像樊籠13,一旦放語言的猛獸出柙14,想捉拿回來極不容易。西方人說「許多人倒在劍刃下,更多人則倒在舌頭下」,也正與中國諺語「舌頭底下壓死人」同一意思。中國還有「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禍莫大於多言」、「一言喪邦15」等名言,可見舌頭充滿著危險性。
舌頭既然有「造福」、「造禍」雙面的功能,那麼如何管束住舌頭不「造禍」,並把它發揮在適當的場所來「造福」,是人生的大課題。
注釋(P158~162)
1老神在在 閩南方言,形容很有把握,一切盡在掌握中。
2出糗 出醜。糗,音ㄑㄧㄡˇ。
3昏聵 愚昧糊塗。聵,音ㄎㄨㄟˋ,糊塗不明事理。
4叱吒風雲 形容威風氣概,足以左右世局。叱吒,音ㄔˋ ㄓㄚˋ,大聲斥喝。
5縱橫捭闔 比喻政治或外交上的各種手段,運用極為靈活。捭闔,指分化和拉攏。捭,音ㄅㄞˇ。
6三寸不爛之舌 形容能言善道,擅長辭令的口才。
7誣枉 以不實言語加以陷害、冤枉。誣,音ㄨ。
8無恙 沒有疾病,此指安好。恙,音ㄧㄤˋ,疾病。
9煽動 慫恿、鼓動。
10說難 音ㄕㄨㄟˋ ㄋㄢˊ,為韓非子談論遊說技巧的名篇。
11巧舌如簧 形容人言辭巧妙動聽。簧,樂器中振動發聲的薄片。
12騁快 放縱。騁,音ㄔㄥˇ,奔馳。
13樊籠 關鳥獸的籠子。樊,音ㄈㄢˊ。
14猛獸出柙 凶猛的野獸跑出柵欄。柙,音ㄒㄧㄚˊ,關獸畜的籠子。
15一言喪邦 一句話可以使國家淪亡。語出論語子路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